《骨语》真实还原女法医工作经历

2018-06-12 09:14:22来源:北京晨报编辑:梁庆冯遐

  涉案剧近两年通过网剧找到出口,尤其是去年的《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的大获成功将这类题材重新拉回到主流观众的视野,并且成为网剧的一大热门类型。从搜狐视频《法医秦明》(2016年)的火爆和目前正在腾讯视频热播的《骨语》来看,国产涉案剧中的“法医”已经成为仅次于“公安人员”的重要主角,究其原因,这自然和法医职业的神秘感、专业性以及通过确定死因来洞察人性善恶、社会冷暖等分不开。《骨语》是一部取材自我国著名女法医王雪梅工作经历的刑侦探案剧,导演扈耀之近日在接受北京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剧中的案件侦破、法医的工作,来让大家体会到生命的宝贵,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

  拍摄初衷

  《骨语》是根据中国首席女法医王雪梅30年亲身经历的真实案例改编,而剧中的南山公园碎尸案、反侦查意识极强的兄弟杀人案、黑色大丽花模仿杀人案、发光骷髅案等16个案件的核心均来自于王雪梅著写的《女法医手记》。

  导演扈耀之和王雪梅相识十几年,在他最早听到王雪梅讲述破案过程时,他就有去拍成电视剧的冲动,但种种原因没拍成,这次投资方旭东影业拿到这个题材,又找到扈耀之,冥冥之中也是一种缘分,“王雪梅老师这本书里写的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犯罪手法,我们会进行一些升级,比如那个年代门是被一脚踹开,现在不可能,编剧会重新加入一些细节和手段,但案件的核心还是书中的,每个案件的剧本完成后我们都会发给王雪梅老师看下,主要是用词方面、描写手段是否专业,争取做到在专业上不露怯。”

  如何从《女法医手记》中的几十个案件中筛选出16个案件?标准是什么?扈耀之说,总结起来很简单,但操作时并不容易,“选择的案件就是要考虑到在好看的基础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好不好,是激起人们的仇恨还是冷静的反思……总之,不是单纯的娱乐性,要在社会价值的话语体系中再讲究可看性。”比如,剧中因母亲对“美瘦高”的过度苛责而导致人生悲剧的整容少女、为掩盖儿子罪行成替罪羊的八旬老父以及从小备受虐待、遭遇性侵、极端压抑后最终灭“养父”满门的家庭悲剧……“比如整容少女的案件,看似奇葩,但又是真实的。通过这个案件,我想传达的是现在很多父母或许没有那么极端,但大多数仍然是想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为此竭尽所能提供一切,上最好的幼儿园、中学,希望孩子考上最好的大学,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扈耀之说,如果这个案件能够给家长带来这种思考就再好不过。

  16个案件单独成剧,全剧并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就连原本可以担当此任的“爱情线”也被扈耀之舍弃,“最早做剧本的时候,制片方坚持有爱情元素,我是坚决反对。我是觉得国产剧无论是表现律师、医生、谈判管,职业都沦为一个背景,主要就是谈恋爱,我不太想陷入那种套路中。”

  网友质疑

  目前剧集播出恰好一半,网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优点是,整个剧节奏快不拖沓,基本两集一个案子;不过另一方面也感觉每个案件的推理和寻找证据,过程不够缜密,推理悬疑的部分少了点,很多时候都是在案情卡住的时候,女主法医突然就灵机一动,想起一个假设,然后案情果然和她的推测一样……

  扈耀之坦言,确实有不少这种声音,他的解释是,“破案过程都是公安人员的事儿,作为一部重在表现法医的剧,很多过程和细节都省略了。”不过,这样的理由并不能说服一众网友:既然做刑侦剧,推理应该是必备的一项,法医如何获得线索,刑警如何整合线索,得出嫌疑人身份,如何利用监控系统抓捕嫌疑人,证据如何确凿,嫌疑人百口莫辩,这才是刑侦剧应该表现的过程。

  面对网友“执著”的质疑,扈耀之以王雪梅老师为例,说明“经验”的重要性,“王雪梅老师曾经碰到的一个案例,在一个空旷的野地,一个人是高空摔死,办案人员说这一定是第二现场,但又死活找不到第一现场,在打算做并案处理之前,请到王雪梅老师来到现场。她询问了死者的职业,飞机机械工程师;她让查查死者有没有抑郁症?是有。她给出的结论是自杀,从哪儿跳的?从飞机上跳下来的!因为野地上空是一个航道。”扈耀之说,这就是经验。“王雪梅真的有很多神的想法,没法拍,观众肯定觉得纯属瞎扯。但是,王雪梅就是很特立独行的一个人,说话咄咄逼人,以经验寻找证据,以证据回馈经验。所以,她才会有:我觉得,我认为……这种词儿。”

  在扈耀之看来,剧中没有对悬疑推理的细节、侦察手段等大书特书的原因还包括,既有内容体量的限制,也有现实层面的考虑。“避免被效仿导致犯罪,或者增加犯罪分子的反侦察能力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部剧的重点是法医的工作,而不是破案的过程;是案件背后的思考,而不是案件本身。通过与死者的对话,来唤起对生命的尊重,让大家体会到生命的宝贵。”

  ■相关链接

  一句话答疑解惑

  北京晨报:剧名为何叫《骨语》?

  扈耀之:“骨语”是源自王雪梅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法医是与亡灵对话的人。这部剧本来打算叫《女法医》,后来考虑到公安破案的戏份增加就改成了《骨语》。  

  北京晨报:如何突出法医的“女”性特质?

  扈耀之:我有意识地把女法医拍得男性化,头发剪短,行事干练。在工作过程中,法医的性别其实是模糊的,侧重点在法医,而不是女性。   

  北京晨报:每集30分钟,50分钟左右一个案件,会让节奏变快吗?

  扈耀之:时长并不能决定节奏快慢,他只是决定你必须有取舍。  

  北京晨报:拍摄中最难的是什么?

  扈耀之:工作人员永远在找景。比如找到一个合适的房子,刚开始别人还挺热情,后来听说是死尸戏,人家坚决不干,我又不想用棚景,感觉太假,最后把工作人员逼得都辞职了。  

  北京晨报:相比十年前,现在涉案剧的变化有哪些?

  扈耀之:要和观众审美同步吧,碎片化的阅读时代决定了网剧就得拍成这么大(拿起手机作比)的东西,如果再大就只能去电影院了。

  北京晨报记者 冯遐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