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阿来解析陆游苏轼茶诗中的东方精神

2025-05-10 21:02:4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杜馥利

四川在线记者 丛雨萌

“碾茶声中见宋韵,银瓶煮雪论蜀茶。”5月10日下午,由四川省图书馆主办的“文学与茶”名家系列讲座正式开讲,作家阿来以“东方精神原乡的并蒂双生“为题,为读者解析陆游、元稹、苏轼等唐宋诗人茶主题诗作,阐释茶诗中蕴含的精神密码与文明传承。


阿来讲座现场。(图源主办方)

讲座中,阿来以陆游宦游蜀中的经历为切入点,剖析其诗作《试茶》中“鹰脱钩”的文学意象。他指出,宋代饼茶形如鹰爪,碾茶时茶叶脱离茶饼的动态过程,既暗喻陆游的壮志未酬,亦体现宋代饮茶文化的独特审美。针对“日铸焙香怀旧隐”的典故,阿来考证称,陆游入蜀时所携绍兴日铸茶并非新茶,其品茗怀旧之举,折射出诗人对故土隐逸生活的精神寄托。在解读《睡起试茶》时,阿来重点分析“笛材细织含风漪”的修辞手法,强调陆游以“制笛材料”代称竹的文学策略,体现了宋诗含蓄凝练的艺术特征。

对于元稹的宝塔诗《茶》,阿来结合唐代煎茶技艺进行实证分析。他援引《茶经》记载,指出“碾雕白玉,罗织红纱”实指白玉茶碾、红纱茶罗等唐代茶具,印证了文献与诗作的互证关系。在论及宋代茶道革新时,阿来以苏轼《汲江煎茶》为例,考证“活水还须活火烹”中“活水”特指江心活水,“活火”强调带焰炭火,这一烹茶理念与蜀地“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的茶道传统形成历史呼应。


阿来讲座现场。(图源主办方)

阿来通过文献考据揭示蜀茶千年发展脉络。他引述西汉王褒《僮约》中“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证实成都平原早在西汉时期已出现专业化茶叶市场。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数据,宋代成都府路茶叶年产量达2100万斤,日均出产5.8万斤,佐证了蜀茶作为支柱产业的历史地位。通过分析白居易“蜀茶寄到但惊新”、黄庭坚“蜀茶总入诸蕃市”等诗句,阿来论证唐代蜀茶已形成成熟产业链,宋代更通过茶马古道将茶叶压制成砖输送高原,茶马互市成为民族交融的重要纽带。

讲座最后,阿来还指出陆游诗中“晴窗细乳戏分茶”的文人雅趣,至今仍在四川盖碗茶文化中得以延续,为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提供历史镜鉴。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