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显示暴雨将至,四川文旅紧急部署:对临山临水涉水景区等即刻开展排查

2025-07-18 13:13: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7月18日,四川文旅针对气象预报显示的18日晚至22日新一轮强降雨进行紧急部署,加强开展文旅行业防灾减灾工作。

当前正值暑期旺季,降雨叠加周末,要求全省文旅行业加强防范应对自然灾害对文旅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强化A级旅游景区安全管理。要按照汛期“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立即督促辖区内A级旅游景区,特别是存在地灾、山洪隐患点,临山、临水、涉水景区,以及经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审批或备案的在建工地,开展全覆盖隐患自查,并协调有关专业力量对重点景区进行实地指导。重点加强山体边坡稳定性、河道行洪能力、涉水设施设备(船只、浮桥、码头、救生器材)安全状况、防洪排涝设施、地质灾害隐患点、游客聚集区域承载力及疏散通道畅通性等。一旦出现预警预报,立即按照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督促相关A级旅游景区做好“关限停”等措施,及时劝返游客。若出现因灾致游客滞留情况发生,要按照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启动救援、安置和情绪安抚等工作。

二是压实旅行社安全主体责任。要督促旅行社严格落实旅游包车“五不租”和观光游船“三不租”制度,在组团前必须充分评估目的地及行程中的气象、地质、交通等安全风险,向游客提供详尽的书面安全提示,明确告知潜在风险及注意事项,必要时调整或取消高风险行程。督促旅行社加强对导游、领队的安全教育和应急培训,确保其掌握风险识别能力、基本急救技能、应急通讯联络方式以及组织游客紧急避险和疏散的程序。行程中,导游(领队)必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目的地安全状况信息,如遇突发恶劣天气或收到风险预警,必须立即暂停或调整行程,避开危险区域(如停止前往临水、临崖路段,取消涉水活动等),并将团队转移到安全地带,同时向旅行社、旅行社注册地及目前所在区域文化和旅游部门报告。

三是加强文旅活动安全管理。坚持“一活动一预案”,对拟在汛期举办的各类文化演出、艺术展览、节庆活动、群众性文旅活动(尤其是户外大型活动)进行专项安全风险评估,充分考虑恶劣天气影响、场地防洪排涝能力、人员疏散条件等因素。针对评估出的风险,制定详细、可操作的现场应急处置预案,包括极端天气(暴雨、大风、雷电等)下的活动暂停/中止程序、人员紧急疏散方案、医疗救援保障等。活动举办期间,要督促举办单位安排专人实时关注天气和场地状况,并与活动场地管理方、公安、应急等部门保持紧密联动,一旦出现险情征兆或接到预警信息,要立即启动预案,果断采取疏散、暂停活动等措施,并通过现场广播、显示屏、工作人员引导等方式迅速告知参与人员并有序组织撤离。

四是做好文旅企事业单位防内涝工作。要组织对文旅系统直属企事业单位,城镇、乡村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星级旅游饭店、等级旅游民宿等场所防涝情况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地下空间(库房、设备间、停车场)、低洼区域、排水管网、电路设备、屋面防水等情况,督促相关文旅场所提前储备沙袋、挡水板、抽水泵等防汛物资,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要指导相关场所健全完善场馆防内涝专项应急预案,明确预警接收、人员疏散(工作人员和读者观众等)、物资转移、设备保护、灾后恢复等流程。在收到城市内涝预警时,要及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场馆入口告示等途径发布安全提示或临时闭馆通知,引导公众暂勿前往。

五是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联动。要主动加强与气象、水利、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沟通联络,确保第一时间获取暴雨、洪水、地质灾害、城市内涝、交通中断等权威预警预报信息。通过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短信平台、景区电子屏、旅行社通知等多种渠道,及时、精准地向旅游景区、旅行社、文旅活动主办方、公共文化场馆及广大游客发布风险提示和防范建议。指导督促文旅企事业单位提前检查维护自备应急救援设备(船只、救生衣、通讯设备等),确保处于良好状态。要协调联动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等部门,在重点景区、高风险区域预置或确保能快速调动应急救援人员和装备。要严格落实汛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信畅通,信息报送及时、准确。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