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回凤凰山 成都蓉城再赢“四川德比”
  • MLB CUP成都站圆满落幕
  •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86)丨根植于巴蜀文化的沃土,蜀绣长出时代新根——专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蜀绣代表性传承人孟德芝
  • C视频丨四川双书同耀北京:中德青春纪行与丝路漫画绘就文明长卷
  • 聚焦老龄化社会议题,峨影出品《长夜将尽》亮相上影节
  • 以学促展为基层美术馆蓄力充电 这场培训在蓉开启

    7月16日,四川省艺术研究院主办的《西南地区基层美术馆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开班,聚焦基层美术馆补短板,吸引全国10余地学员参与。培训结合管理前沿理念与实际操作,旨在提升西南地区基层美术馆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培训还将举办馆藏精品展,促进资源共享和经验互通,共同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详细】

  • 原上草丨夏钦:初见岭南荔枝红

    在花都区的荔枝林中,作者与朋友们采摘了桂味荔枝,并通过与友人的交谈了解了荔枝的品种、种植和历史。荔枝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连接人们情感的纽带,它承载着岭南大地的希望和梦想。作者感叹荔枝的丰收,并展望了荔枝产业的未来,认为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荔枝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详细】

  • 巴蜀文脉润香江,四川展团书写文化交融新篇丨第35届香港书展

    7月16日,第35届香港书展上,四川主题馆以“巴蜀文脉润香江,川港书韵共流长”为主题亮相,展示了600余种精品图书和240余种文创产品,涵盖历史文化、生活美学等内容,并通过川剧变脸等非遗展演吸引了众多香港读者。此外,六场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川港出版合作,预示未来将有更多文化合作成果。【详细】

  • C视频丨“王希孟”穿越导览 金沙特展呈现文物里的中国青韵

    7月16日,‘青・韵——文物里的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幕,通过沉浸式体验带领观众领略中国传统色彩美学。展览汇集2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余件青色系文物,运用数字技术打造诗意观展场景,吸引大量观众。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期间还将举办系列互动活动。【详细】

  • 11卷丛书一览锦绣天府,香港书展解锁“安逸四川”生活密码丨第35届香港书展

    7月16日,“人文巴蜀・大美天府”文旅丛书分享会在第35届香港书展举行,主题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丛书涵盖川剧、川菜、川酒、川茶等11个主题,已推出《川菜卷》《川酒卷》《川剧卷》3卷。分享会上,读者们通过书籍了解了巴蜀文化的深厚底蕴,品尝了川菜,观看了川剧变脸,感受到了‘锦绣天府’的灵秀与‘安逸四川’的生活智慧。丛书已入选四川省重点出版规划项目,未来将继续讲述更多‘锦绣天府’的故事。【详细】

  • C视频丨电影《天宝》蓉城观影 导演艺兮:川人团队展现阿坝风土人情

    7月15日,电影《天宝》在成都举办专场观影活动,导演艺兮、总制片人尔玛依娜、执行制片人王蓉、主演卓依娜姆现身,与观众分享影片的幕后创作故事。【详细】

  • C视频丨四川武术运动员冲刺备赛成都世运会

    2025年成都世运会武术首次成为世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分套路和散打两个分项,共有102名运动员参赛。【详细】

  • 暑期出游,不妨到成都武侯祠看一场“三元及第”展

    7月15日,'三元及第——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启幕,展览通过实物与沉浸场景结合,展示了科举制度的演变及作用。'筑基·青衿之志'单元展现学子理想与国家机制的关系,'淬炼·科场万象'单元聚焦学子逐梦历程,'登科·金榜题名'单元展现科举在社会阶层流动与文脉传承中的作用。此外,展览还呈现了巴蜀文脉及武状元成长档案。【详细】

  • C视频丨门票之外,大型演出还有哪些“消费副本”? 丨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融合满天星

    上周末,新蜂音乐节在成都西部博览城北广场举行,现场约5万名观众涌入,带动了周边商家的消费热潮,如两小时售出1000多杯柠檬茶。音乐节不仅满足了观众的情绪价值与社交需求,还延伸至城市文旅多个消费场景,观众青睐多元化的消费体验。【详细】

  • 锦绣天府飘书香,四川展团16日亮相香港书展丨第35届香港书展

    7月16日至22日,第35届香港书展将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主题为“饮食文化·未来生活”。四川作为内地展区主题省,将携500余种精品图书、特色文创与多场文化活动亮相,展出面积达120平方米,通过“流动的巴蜀文化长河”意象展示巴蜀文化,并举办多项新书发布和阅读交流活动,增进川港文化交流。【详细】

  • 2025年度“白金大神”作家揭晓,四川两人上榜

    7月15日,2025年度‘白金大神’作家名单发布,四川自贡作家王梓钧与榴弹怕水上榜‘白金作家’。‘白金作家’和‘大神作家’是起点中文网推出的高荣誉体系。本届入选作家深耕历史、玄幻等题材,将家国情怀与传统文化融入作品。王梓钧的《北宋穿越指南》与榴弹怕水的《绍宋》分别展现了严谨考据与历史题材的魅力。新生代90后作家占比近八成,作品多已推进版权开发,展现出市场潜力。【详细】

  • 门票之外,大型演出还有哪些“消费副本”?丨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融合满天星

    大型演出如新蜂音乐节吸引了众多观众,不仅带动了现场的餐饮、旅游纪念品销售,还促进了周边的文化旅游消费。演艺市场持续火热,带动餐饮、住宿、商圈等综合消费超25亿元。四川省正通过推动文旅融合,打造演艺赛事产业发展高地,计划引进高水平演艺赛事活动,支持大型演唱会和音乐节等,以增强文旅产业的活力和发展。【详细】

  • 空间伦理视域下的生态叙事建构——评舞台剧《熊猫归来》丨西岭雪·戏剧评论

    舞台剧《熊猫归来》通过大熊猫为文化符号,熔铸地域、生态与全球化空间的伦理诉求,运用裸眼4D技术和沉浸式体验,构建具有哲学深度的空间伦理体系。剧作强调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揭示生态伦理困境并寻求重构,同时在全球化叙事中保持地方文化的主体性。观众通过参与式体验实现伦理觉醒,将戏剧空间的伦理体验延伸至现实生活,推动生态保护行动。【详细】

  • 烟火与流量——“四川造”微短剧的现象级创新丨西岭雪·影视评论

    四川微短剧以创新题材和方言叙事在微短剧领域崭露头角。通过《川西奇遇记》、《云朵之恋》等作品,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叙事,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关于我的祖宗是诸葛亮这件小事》则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此外,微短剧运用四川方言强化地域文化感染力,符号化的元素如自然景观、饮食文化等构建起鲜活的文化景观,推动观众从浅层认知到深度共鸣。【详细】

  • C视频丨一起来跟着演出游成都,解锁夏日城市漫步烟火新体验

    7月14日晚,歌手欢子在成都演唱会开唱前夕体验了‘跟着演出游成都’活动,包括参观玉林四巷文创街区等网红打卡点,享受蛋烘糕和钵钵鸡美食,还在小酒馆即兴开唱。成都正推进‘票根经济’,凡购票观看大型演唱会及部分精品剧目的观众,凭观演票及身份证明可在演出前后两天内实名免票游览多个知名景区和博物馆。此外,还有140余家餐饮企业加入票根优惠阵营,观众可以在演出后享受美食,体验成都的市井温情与生活美学。【详细】

  • “市民夜校”一课难求、新空间激活闲置地块,成都基层文化站这个暑期有点火

    7月10日晚,成都武侯区文化馆的‘市民夜校’公益培训班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为满足市民多元文化需求,成都市多点发力创新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包括做强基础服务、拓展新型空间、深挖本地文脉。成都市文化馆今年已开设618个公益免费班,惠及超14万人次。郫都区安德街道望乐社区活水公园将建设文化角和‘安Der·驿市民活动中心’,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模式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详细】

  • 古籍龙门阵丨古代“假期”那些事

    唐代学生享受‘旬假’,并在‘田假’和‘授衣假’期间回家帮助农事和缝制冬衣。明代延续‘朔望休务’,清代则有‘年假’,学生利用假期帮助家庭事务。这些假期形式虽变,但始终强调学习与生活的平衡,生活本身是最佳课堂。【详细】

  • 原上草丨陆健:若干时辰(组诗)

    早早醒来,下楼 牵着墙上的那匹骆驼 出了酒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