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6日 阿来开启“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系列讲座
- ·从总分馆制到积分制 四川农家书屋建设有何新探索?
- ·搭建文艺评论阵地 2023中国(川渝)“大家论艺”大会在成都举行
- ·“川观文学奖”主题讲座③ | 李元胜:蝴蝶,野花与人间——鲁奖诗人李元胜《寻蝶记》创作分享
- ·原上草|王国平:最忆大石灰笋香
- ·原上草|杨献平:柳江夏日记
- ·即日起,四川省艺术档案文献征集启动
- ·《海王2》12月20日上映,导演温子仁:两部一起看会非常完整
- ·用影像留住老成都 《时间的烟火:1995—2005成都城市影像记忆》发布
- ·12月15日启幕 成都这场数字文娱博览会聚焦赋能传统文化
- ·一条“少水鱼”引发众议,卢一萍在四川构建一个文学的“南方世界”
- ·蜀道为何重要?研究还需如何发力? 专家学者发言摘登
- ·“中国2023生态文学榜单”发布,四川日报两篇文章上榜
- ·蜀道为何重要?研究还需如何发力?专家学者集体建言献策
- ·18个指导性研究课题 蜀道研究等你来“解题”
- ·蜀道研究院怎么建?国内顶尖专家保驾护航 8个研究方向打造蜀道研究高地
- ·在良渚探索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 四川日报连版推出“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大型人文融媒报道第十三期
- ·电影《孤军》在成都首映 主演凌潇肃:英雄不应该被遗忘
- ·打开三星堆的问号
- ·三星堆遗址形成于什么时候?丨三星堆问答
- ·三星堆遗址有城墙吗?|三星堆问答
- ·三星堆人与现代欧洲人基因相似?丨三星堆问答
- ·《立秋》作家杜阳林:我愿意写出“过尽千帆”的清醒审视,写出“无愧我心”的赤子情怀
- ·立足四川聚集行业资源 2023第一届四川团建产业大会开幕
- ·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⑬丨在良渚探索5000年前的中华文明——专访良渚古城发现者、著名考古学家刘斌
- ·C视频丨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⑬刘斌:考古界的一次思想解放
- ·海报丨“文化传承发展百人谈”第十三期嘉宾刘斌
- ·李敬泽:“川观”饱含着中国文化、中国人生和中国美学的根本精神|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散文奖得主李元胜:将对人情世故的关注转向对世道人心的关注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担当新的文化使命,新闻与文学砥砺共进——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侧记
- ·关于文学史、文学作品影视化和AI写作,作家骆平这样说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四川获奖者寄语川观文学奖:以千姿百态的方式带给生活诗意的体验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文学和时代要结合好 最终要落到人的书写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西岭雪”文艺评论奖得主向云驹:文学的个体性在这里直接通向文学的人民性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诗歌奖得主梁平:我觉得嘉陵江真的已经注入我的血脉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特别荣誉奖得主张新泉:时刻告诫自己要像小学生一样好学求知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小说奖得主孙频:川观文学奖扮演了文化信使的角色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李舫:川观文学奖的潜力、理想和抱负都是无穷的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陈东捷:时代发展对文学生态链产生深刻影响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青铜之光:三星堆与罗丹的超时空对话”特展即将在上海举行
- ·多彩“冬日狂想曲” 成都交响乐团建团2周年音乐会奏响经典
- ·徐则臣:写作者要能抓取时代的精髓,也能呈现时代的细节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专家建议加快皮洛考古遗址公园和博物馆建设
- ·吉狄马加:我们要观照世界,就要观照它的昨天、今天和未来丨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
- ·当一位诗人成为博物旅行家 鲁奖诗人李元胜分享他眼中的“蝴蝶,野花与人间”|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