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戏骨”倪大红 演活“作精”苏大强

2019-03-29 09:04:44来源:华西都市报编辑:梁庆

“我要买房”“这事儿你不能怪我”“我这血压可又上来了”……自从《都挺好》热播之后,不少观众被苏家的“渣男天团”气得夜不能寐。网上甚至还推出“怒骂苏家三父子”业务,供大家舒缓剧中情绪。而父亲苏大强以95分高居欠骂指数榜首。苏大强的众多台词都成了网络流行语,一时间“苏言苏语”成为了大家的交流新方式。而苏大强之所以能成为网红,全靠一手教科书级别的“作”能力。自私、懦弱、无赖,特别是在钱的事儿上,特别能够体现自己的“作”性格。其实,观众对于苏大强的讨厌多一分,对扮演者倪大红的赞美就多一层。

苏大强的扮演者倪大红,虚岁已60。身为“传奇戏骨”,话剧演员出身的倪大红,这些年一直从我们的世界路过着:《大明王朝1566》的首辅严嵩、《新三国》的司马懿、《乔家大院》的孙茂才、《北平无战事》的谢培东、《战狼》里的大毒枭、《正阳门下小女人》的蔡全无……他饰演的角色,大多“不动声色”,但每一次“面瘫”都恰到好处。

18岁开始艺考,中戏、解放军艺术学院、上戏都曾失败过。那时听得最多的话就是:“你这个样子,怎么做演员?”4年后,终于迈进中戏的校门,却成为同学口中的“倪大爷”,戏份永远和“大爷”或者“父亲”相关。

毕业去国家话剧院,哪怕角色再小,他都抓住每一次上台的机会。最终,从龙套成为了“中央话剧社”三大台柱之一。“我就想办法以表演说话,根据自己的条件去琢磨,让人接受,尽量做到内心戏多一些。”他说。

和他合作过《战狼》的吴京说,有场戏因失去水泥板被炸出来,倪老师表情丝毫不改坚持拍完;《幸存日》里为展示老矿工的真实,他直接吃起了煤渣,用塑料袋套头感受窒息;《大明王朝1566》46岁的他,为还原80多岁的严阁老,没拍摄时也用老人的姿态面对台下生活。

想来,什么才是真正的“演员的诞生”,角色它自己会说话。

封面新闻记者陈颖

《都挺好》热播引发话题

养老不养“苏大强”?

热播剧《都挺好》中,倪大红饰演的苏大强被观众称为“作爹”,重男轻女、偏心眼、自己的钱不舍得花一个劲儿向子女要生活费……他“作”起来,气得观众恨不得摔遥控器,甚至有人喊出:“养老不养苏大强”。海淀法院法官近日表示,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即使家长“偏心眼”,子女仍须履行赡养义务。

1

“作爹”苏大强不该赡养?

法官:赡养是义务 可减免赡养费

平时给儿女甩脸子,一给钱立马变了一副面孔——苏大强“不吃不喝只要钱”的行为,不仅激化了儿女矛盾,还让自己晚年的赡养问题陷入尴尬境地。有网友说,像苏大强这种极端自私、丝毫不为儿女着想的人,就让他拿着退休金自己过吧。

法官介绍,赡养老人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赡养标准应以老人的实际需求为限,并综合考虑家庭、子女收入、负担等因素。一般来说,如果老人有退休金、房屋出租的租金等收入,该收入可以用来冲抵赡养费用,即在相应范围内适当减免子女的赡养费。但这并不意味着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而是在现实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减轻子女的负担。

法官分析,像苏大强这样有稳定的退休金收入的,在他能独自负担的范围内,法院一般不会再对子女做强制性的要求,但如果其收入不足以支付养老费用,不足部分原则上应由明哲、明成、明玉三个子女分担。

2

不想探望自私的“苏大强”

法官:应关心老人精神需求

苏大强跟二儿子明成和儿媳生活在一起,小女儿明玉因家庭历史积怨,不喜与二哥及父亲交往,故不常探望。观众大多同情明玉,认为不能再过高要求明玉经常探望父亲。

法官特别指出,赡养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满足,物质条件只是一部分,老人需要的更多还是陪伴。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赡养义务主要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现实生活中,老人一般会与一个子女共同生活,更多指望这个子女对自己日常照料,但并不意味着免除了其他子女的赡养义务。其他子女仍应在其他方面更多、更好地履行赡养义务,如常看望老人,根据老人的需要买衣服、日常用品、医疗用品等,在老人生病住院需要照料等情况下,更应该履行照料等义务。

3

明玉与父母自愿“断绝关系”

法官:这种声明在我国无效

剧中,明玉透露自己与父母签订过一份协议,大体内容为将来就算父母老死,也不需要明玉养老送终,苏家的事跟她再无半点关系。实际上,这是明玉与父母两方自愿同意断绝亲子关系。

其实,“断绝关系”声明在我国并没有法律依据。

法官表示,矛盾归矛盾,基于血缘形成的亲子关系是无法割裂的,我国法律没有对断绝亲子关系这一行为作出任何规定,因此亲子关系不可能因一纸声明解除。成年子女对父母仍然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遗产继承跟是否声明断绝亲子关系也是不相干的。

《北京日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