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蒋京洲 王晋朝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上,令人惊艳的屋顶跑酷令人记忆犹新;兴隆湖畔,各国高手翻飞腾挪的身影同样引人注目。
8月12日,成都世运会跑酷竞赛项目在兴隆湖湖滨赛场拉开帷幕。年仅24岁的中国小将富思达杀入男子自由式跑酷决赛,与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的强劲对手展开角逐。最终,日本选手以28.8的总分摘取金牌。中国选手位列第5。
中国小将富思达决赛挑战高难度动作 蒋京洲 摄
跑酷运动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的法国巴黎,并于2022年首次亮相世界运动会。虽然进入中国时间较晚,但由跑酷运动和他们的爱好者们所编织起的纽带,已经突破了体育、潮流与生活的边界,向赛场之外延展。
赛场之内:
选手高难度动作惊艳全场
本次成都世运会跑酷比赛采用了竞速和自由式比赛两种规则。
前者的比赛形式为计时跑,由2名运动员在两条平行且布置相同的赛道上同时进行。从运动员出发到抵达终点期间连续计时,用时短者获胜。
后者则要求运动员须在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利用障碍物来展示技巧、风格和创造力。比赛最佳完成时间为45秒,6名裁判基于动作难度和完成度两个维度进行打分。就像圈内日常交流的,“就像武侠小说中的‘轻功’,或者说是一场街头‘自由体操’。”
当日举行的赛事为男子自由式跑酷决赛。中国选手首个出场。作为以最低分进入决赛的选手,富思达在决赛铆足干劲博“翻盘”,选取了相对预赛中更加困难的动作,甚至出现了“爆茧”(手部的老茧被磨破)的情况。荷兰选手选取的高难度动作同样导致赛后出现双手“爆茧”,为他赢得了仅次于日本和法国队的难度得分。
荷兰选手赛后展示双手“爆茧” 蒋京洲 摄
法国选手以两个空中1080度转身惊艳全场,获得16.9分的全场难度最高分,但完成度稍逊,因此总分位居第二。日本队选手在难度和完成度中取得良好平衡,位列第一。
法国选手高难度空中动作惊艳全场 蒋京洲 摄
赛场之外:
跑酷已融入普通人的日常
跑酷运动自上世纪90年代在法国兴起以来,已经发展为一项世界性的运动。无数跑酷达人在互联网上分享他们的“巅峰时刻”,而随着俱乐部和相关专业的发展,跑酷也逐渐与普通人拉近距离。
在成都市天回小学,跑酷已成为一项校本课程。该校校长何运强介绍“跑酷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与应变能力的教育载体。”自2023年引入跑酷项目以来,已构建“普及课+社团+校队”三级培养体系,并开发原创跑酷校本课程,在省市级赛事中多次斩获一等奖。
记者了解到,十年前,成都的跑酷爱好者只是百人左右。在没有俱乐部的时候,这些爱好者最多就是组建了一些社群。他们在视频网站上观摩国外跑酷大神的动作,然后通过QQ群约到公园、户外一起训练。如今,成都已有专门的跑酷俱乐部,仅其中两家就吸纳了上千人进行训练。在成都天府绿道和众多公园,俱乐部成员组团“刷街”(指户外跑酷)已经开始成为这座城市的常见街景。
从巴黎屋顶到成都湖畔,跑酷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传播和认可。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普通爱好者,都可以在这项运动中找到“超越自我”的独特乐趣。正如本届世运会官网上的介绍:“跑酷运动并非人们刻板印象中的危险与极限的运动,而是一项强调安全与控制的运动,它用‘移动的艺术’展现了创造力与自由精神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