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陈宇
8月12日,成都世运会柔术赛场,来自四川的残疾人运动员李雨财/郭奥组合和王文强/潘天佑组合分别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囊获一枚金牌和一枚银牌。颁奖典礼上,现场观众的呐喊和掌声经久不息。
对于视力障碍的王文强而言,聚光灯下的世界并非一片黑暗。他精准地捕捉着对手每一次呼吸的节奏、肌肉绷紧的细微变化,以及身体移动带起的风声。指尖是他的雷达,触觉构建起立体的战场图景,听觉则勾勒出精确的坐标系。“站在台上,我能‘听’到对手的位置,‘感觉’到他的意图。”赛后,王文强平静地描述着属于他的竞技世界,“柔术让我重新认识了身体的潜能和方向感。”
距成都两百公里的天全县,李雨财家中陈列着两枚全国残运会赛艇铜牌。他的成长轨迹,折射出四川残疾人体育的系统化培育:2020年他被雅安市残联选拔入集训队,两年后即在省级残运会射击团体赛斩获金银牌。2025年5月,天全县残联因持续输送优秀运动员,被授予“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儿子获得金牌,既有他自己的努力拼搏,也要感谢国家的培养。”李雨财的母亲说。
李雨财从赛艇转向柔术,并最终站上世运会最高领奖台,正是这套培育体系精准识别、科学引导与强力支撑的结果。近年来,四川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三级的残疾人运动员选拔网络,通过科学评估,发掘不同残疾类别运动员的优势潜能。
走下领奖台,他们的故事成为激励更多残疾人的火种。在内江威远县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们通过直播观看了比赛。“哥哥能拿世界冠军,我也可以做到!”一名同样有视力障碍的学生坚定地说。体育,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他们照亮一条条充满可能性的“突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