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运手记丨世运会带来了什么?我们从台球赛场拾起三个切片

2025-08-14 22:24: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牛霄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摄影 吴聃

摘得四金两铜,中国台球队结束了在成都世运会上的比赛,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四度奏响,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体育馆内久久回荡。

金牌固然耀眼,五天的台球比赛中,那些不太引人注目的切片和细节同样动人。让我们拾起这些吉光片羽,重新打量它们带来的启示、闪耀的光辉。

八球混合项目铜牌赛最后一局,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中国女子运动员唐春晓正准备击打最后一颗黑球,她的对手、印度男选手Shivam Arora眼见大势已去,颇有风度地提前起身与她握手,祝贺其拿下比赛,随即收拾球杆迅速离场。

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唐春晓和观众都有点懵,现场断断续续响起迟疑的掌声。八球混合是成都世运会台球比赛唯一的男女同场竞技项目,共有八男八女报名参赛,这一刻,唐春晓成为了唯一一位登上该项目领奖台的女子运动员。

唐春晓在八球混合比赛中

此情此景,很难不让人联想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川籍运动员张山在男女混合双向飞碟决赛中夺金。领奖台上,她被两位男选手高高托起,定格成为奥运史上的一个经典瞬间。

尽管是一枚铜牌,唐春晓取得的成绩,却同样难能可贵。由于身高、体能、力量等方面的差异,男女台球运动员存在天然壁垒。以斯诺克项目为例,截至目前,全世界男子选手在正式比赛中共打出220次147分满分杆,女选手却连一次都没有,单杆最高分是中国选手白雨露的128分。

本届世运会,我曾多次采访唐春晓。在八球混合半决赛中输给南非选手Jason Theron后,她说:“其实我能站上这个舞台,男女平等,就已经很满足了。我也尽力了,输赢很正常。”当时听起来有些“认命”的这句话,在她上演绝地反击摘得铜牌后,更加凸显出“不服输”的意义。

我想,这就是一种体育精神:在某个时刻,它会让你勇敢撕掉身上的标签,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攀上那座属于自己的高峰。

女子斯诺克8名参赛选手中,泰国运动员Narucha Phoemphul和Ploychompoo Laokiatphong占据两席,最终分获亚军和季军,冠军则归属中国选手白雨露。

白雨露(中)与泰国选手Narucha  Phoemphul(左)、Ploychompoo Laokiatphong在女子斯诺克新闻发布会上

赛前赛后,都向裁判、对手和观众合掌致意;领先落后,都显得面色平静、波澜不惊,专心致志于每一次进攻和防守——几天比赛打下来,两位泰国姑娘赢得了不少观众喜爱。

这种难得的“心气”,以及她们最终取得的好成绩,或许来源于泰国女子斯诺克的强势崛起。

近年来,泰国接连涌现出一批女子斯诺克好手:2022年女子斯诺克世锦赛冠军努查鲁特·旺哈鲁泰,来自泰国;2023年女子斯诺克世锦赛冠军斯里帕蓬·努安塔坎詹,来自泰国。努查鲁特·旺哈鲁泰还打进了随后两届决赛,均惜败于白雨露。

我很想知道其中的秘诀,于是在决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向两位泰国选手抛出这个问题。或许是过于腼腆,或许是缺少心理准备,19岁的Narucha  Phoemphul只是简短回答:在泰国,我们训练得很艰苦,所以有很多优秀的女选手。

尽管没能完全解开疑惑,我也合掌向她表示谢意。其实,无论原因是什么,更重要的还是发掘、培养更多新人,通过国际、国内高水平比赛磨炼球技,夯实中国女子斯诺克的人才基础。

在丁俊晖的带动下,中国选手已经成为世界男子斯诺克球坛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如今的白雨露,能否起到丁俊晖曾经的作用?或者说,更多的“小白雨露”又在哪里?我们拭目以待。

不同于很多体育项目中的呐喊助威,台球是一项对观赛礼仪要求近乎苛刻的运动。尤其是斯诺克项目,由于对选手的比赛专注度和击球准确性要求极高,观众往往“大气都不敢喘”。

成都世运会台球赛场提供的《观赛指南》,用了整整一页篇幅,向观众强调了7条观赛礼仪,如“请勿在场内随意走动”“向运动员表示敬意”“掌握喝彩时机”“文明使用手机”,等等。

就我现场感受而言,台球赛场观众席的整体秩序,大多时候令人惊喜。成都的观众普遍“懂球”,能在运动员比赛时收敛激情、专注观赛,也能在他们打出好球的瞬间,及时送上热烈的喝彩。

8月13日晚的女子花式台球决赛,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尽管中国选手韩雨最终以7:6战胜了菲律宾选手Chezka Centeno,但在比赛中,每当后者赢下一局或打出好球,观众都会报以热烈掌声,每当她出现失误,也会响起阵阵惋惜。

韩雨(左)与菲律宾选手Chezka Centeno在女子花式台球决赛中

或许,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不少精彩对决。13日下午的5场铜牌争夺赛,有4场打到了决胜局,其中的男子斯诺克比赛,巴基斯坦选手Muhammad Asif一举打出了141分的本届世运会斯诺克项目单杆最高分。唯一不存在局数概念的男子三库开伦比赛,最终比分也是接近的34:40。如此势均力敌的较量,让观众过足了球瘾。

这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多赢局面:观众注重观赛礼仪,球员尽情享受比赛,城市收获良好形象。当赛场的激情与奖牌的喜悦逐渐淡去,它们或许也将成为一届体育盛会留下的长久遗产。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