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博物馆 距你我并不遥远

2023-05-18 23:25:4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又是一年国际博物馆日。川内大量博物馆免费开放,无数人涌入博物馆,享受了一台丰盛的文博大餐。

这样的场景,很多人并不陌生。近年来,省内各大博物馆频现人头攒动盛况。它的背后,是四川博物馆事业不断改革创新、探索高质量发展的不凡历程。

曾几何时,博物馆是高冷、不接地气的代名词,公众的认知大多止于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和自己并无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由此,四川博物馆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变化显而易见。

特色大展层出不穷。2016年底,成都博物馆举行的“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创下观众超100万人次的纪录,至今让人记忆犹新。事实上近年来,各大博物馆不断奉上饕餮盛宴,无论是四川博物院的《高山仰止回望东坡——苏轼主题文物特展》,还是成都博物馆的《百年无极──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藏艺术大师真迹展》等,都是现象级大展,引发了广泛关注。正是一个又一个精心策划的展览,吸引着公众从“看稀奇”开始,渐渐养成了逛博物馆的习惯,让博物馆成为不少川人的文化新客厅。

博物馆数量质量双双提升。截至目前,四川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有413家,数量已居于全国前列。与此同时,还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江口沉银博物馆等大批博物馆在紧张建设和筹划,备受公众期待。

伴随博物馆数量增加的还有公共文化服务质量。2017年召开的省两会,推动更多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如今,四川博物馆免费开放率已达90%。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放下身段讲好故事,让博物馆变成“一所大学校”。三星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让人们看到了早在3000多年前的中国西南,就已经诞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丝路之魂”的特展,更是让川人从中感受到古代四川的开放包容,以及为古代丝绸之路作出的巨大贡献。据统计,仅2022年,全省博物馆基本陈列共计629个、临展466个、数字展览205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展览普及了知识,浸润了心灵。

伴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以及文创产品开发、社教活动的举办,严肃的博物馆一改高不可攀形象,变得可亲好玩。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AR、VR的技术运用可以让观众沉浸式体验考古;在成都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经常上演“博物馆奇妙夜”,受到家长和孩子追捧。如果逛博物馆还意犹未尽,那就把博物馆“带回家”。如今,三星堆的网红“火锅”——陶三足炊器已推出文创酒具,成都博物馆的石犀也已制作成为“萌萌哒”摆件。2022年,全省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额达到了9400万元,博物馆研学等收入超过4亿元。在全国各种排行榜中,四川包括三星堆博物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等都是旅游目的地的热门选择。

四川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但也依然存在诸多短板。截至目前,我省平均约2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还相差甚远。全省183个县(市、区),有的还没有一座博物馆。此外,博物馆展览数量供给不断增加,但也存在精品展览少、文化解读少等问题,博物馆软件同样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2年底,四川省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35年,要把四川建成博物馆强省。目标已经明确,路径也已清晰。相信伴随着博物馆新一轮展陈质量的提升,以及“全民大学校”博物馆教育体系等的构建,更多的博物馆将成为民族历史的传承者、精神家园的守望者,以更优质的展览和服务,带给公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让逛博物馆成为人们可持续的美好生活方式,让人们在这里收获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