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文
立夏过后,气温回升雨水增多,万物生机勃发,是川西坝子抢收小麦油菜,抢种水稻秧苗的大忙季节,而历经寒冬霜雪的枇杷,也跟随五月的阳光,迈入灿烂的辉煌。
受老朋友之邀,我重回德阳枇杷山,品味柔软多汁的鲜美。从旌阳区黄许镇广平村村口走进起伏的山丘,小雨滴答的山路曲径通幽,蛇形般爬向树木浓阴的深处。道路两侧的园子里,枇杷树粗壮茂盛,层林叠翠。青枝绿叶间,黄橙橙杏子般大小的枇杷已挂满枝头,如绿色的天空繁星闪烁,飘浮着一盏盏金灿灿的小灯笼。慕名前来的游客三五成群,或入园中亲手摘剥,愉悦地享受枇杷的清香可口,或与路边售卖的果农讨价还价,挑选心仪的果子陪伴回家的路。
来到枇杷山庄,庄主老巫已在大门口等候多时。作为枇杷种植专业合作社曾经的理事长,面相精瘦、牙齿黢黑的巫庄主算是老熟人了。1998年,老巫看到成都龙泉驿枇杷成熟的季节,如织的游人带火了当地旅游、餐饮等产业时,心里就在想,为啥我们不可以也搞枇杷种植呢?回到村上,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要好的乡亲。大家都在摇头:“还是算了,那东西好是好,问题是一莫技术,二莫本钱,万一搞砸了咋办?婆娘娃儿只有跟到去喝西北风!”
说干就干,做通家人的工作后,他决定先示范带动,承包了40亩荒山,成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栽植、嫁接、追肥、修剪、疏花、防病虫,原来长满荒草荆棘的山坡,在其及家人日夜劳作、精心呵护下,小树苗茁壮成长,把黄褐色的土丘披上了绿装。三年后,长成的枇杷树垂挂起一颗颗卵形的金弹子,惹人喜爱。他又在枇杷山林中搭起凉亭,建成农家乐,自封为枇杷山庄主,诚邀各地朋友品尝游购和休闲。当年5月开园,即刻引起了德阳市区及周边好吃客的关注。人们纷至沓来,在碧绿葱翠的丛林,踏青赏景,品果茗茶,喝枇杷泡酒,吃树下散养的跑山土鸡。酒足饭饱,意犹未尽,携带亲手采摘的枇杷鲜果,披着夕阳踏上回家的路。
周边观望、犹豫的群众心动了,纷纷上门打探取经。当地政府因势利导,以枇杷山为龙头,鼓励枇杷种植,每年举办品果节,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并争取上级村道硬化、坡改梯工程、集雨节灌池建设,以及重点长防林和退耕还林等项目支持。几年下来,全村连片大面积栽植1200多亩生态枇杷,把靠天吃饭的山坡坡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银窝窝,成功摘掉贫困村的帽子。
临近中午时分,雨已停歇,阴翳的天空中透出亮色。枇杷林下高速公路车流疾驰而过,农舍有袅袅炊烟升起,熟透的麦浪一片金黄。收割后的油菜地,水波微漾,一位老农披蓑戴笠,牵牛扶犁,正在准备下一个收获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