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小龙
建设者
“拼经济,搞建设,上项目,抓发展”
这些现代汉语动宾词组
用新时代的内涵和超越时空的热度
驱散了荒地的微凉
也燃爆了一片砾石贫瘠的内心
春风吹拂下的大江南北
大地沸腾:开发区、工业园、示范基地
复杂而有序的角色分工
繁荣和谐的社会化大生产,一一缩影
南来北往的循环
传导、对流,相互促进提升的运动模式
一群群人带着不同口音汇聚而来
有的动脑,有的动手
有的组织,有的指挥,有的执行
当精神与物质相融成为一种机制
观念与行动达成一致
产生的乘法效应一定是:好、快、省
工程项目地,随时随地变化着的魔盘
每一台机具都激情洋溢
每一根钢筋都承载着挺拔的力量
各种声音交织成旋律,像一种号角
冲锋:拿空间换时间
他们恨不得,黑夜当白天,一天当两天
脚手架
他们来自周边的乡村
浑身上下沾满了我熟悉的味道和颜色
那是泥巴和牛粪的味道
是太阳和云霞的颜色
他们从石头和青草的梦境中出发
沿着妻儿叮嘱的目光
走过麦子收割后的地垄
他们沉默。随口粗糙的方言俚语
在我看来,不善言辞
无言以述,才是最质朴的爱的表达
他们手扣手肩并肩
用挺拔的身躯
搭成了内心理想的高度
将散乱的平面扶成了规则的立体
仅这一点,远远超越了我
对于独立的个体和团队力量的认知
后来,他们在一夜之间撤离了
去了更远的远方
而留下了亲手塑造的力与美的结合体
是地标,是丰碑
塔吊
戴红色安全帽的人注视着
他的一举一动
对讲机和口哨发出来的,叫做指令
简洁明了。说一不二
诠释一种高效行动的默契配合
我常常突发奇想
谁说铁汉无情
纵然是个铁人,手臂长时间伸展
每天抓取了那么多重物
难免会酸痛。所以我希望他能够
在安全、质量和工期之间
抽出一点闲暇来,进行休整
聆听、冥想,或者只是简单的小憩
每天一大清早,他又精神焕发
披着霞光开始劳作
每当夜幕降临
他们在半空中横躺的那一刻
仿佛用躯干
写着大大的人字和孤独
每一个场景
定格下来,就是一幅图画
就是深刻的人生写意
让谙熟生活的人萌生悯惜和敬慕
建筑封顶
把最后一罐混凝土用泵车输送到高处
把最后一处坑洼找平
随着振动器的停止
随着现浇面渐渐凝固
仿佛,一场疾风骤雨般的战斗平息下来
眼里的世界,光滑而又完整
木工、钢筋工、浇筑工、技术泥工
土建的工人们憨厚地笑了
成功封顶,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节点
这是对于披星戴月的辛劳
最好的回报
施工单位买了一万响的鞭炮
劈里啪啦的声音盖过了大家的笑语
一切都是有计划的
专门选了黄道吉日完成封顶之作
图个吉利,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
每一个项目成员都是建功立业者
最让大家开心的是
每一次建筑封顶真的是一次最大的捷报
公司例行放休一天
还要摆设筵席,干部员工敞开情怀
共庆封顶大吉
加工
有一种物件叫做非标件
之所以叫做非标件
就是超出常规,非一般标准所概括的物件
这些源于创新,源于智慧的载体
别具一格,出类拔萃
通过切割、焊接,通过铣刨、抛光
钢铁构建的庞然大物
或者盈盈可握的小把件就完成了
加工厂的能工巧匠们
他们心中有图纸、脑里有计算器
我发现他们的技艺之高超
不仅仅在于此
更在于精通优化组合的理论实践
将零碎的词语一一捡拾起来
布局、雕琢,成就一件精美的作品
民工兄弟
凡事有标准,标准有清单,照单执行
控风险、除隐患、遏事故
理顺千丝万缕纵横交互的作业点关系
为赶工期,他们立下军令状,跑得慢就是落后
把铮铮誓言钉在铁板上
为保质量,每个子项都匠心独运
我尊敬于他们的粗犷朴素和不修边幅
更惊叹于他们工作的细致认真
衡量每一块砖石的强度
查验每一根筋骨的韧度
检测每一条焊缝的探伤
真的是一群铁打的男人,钢铸的女汉子么
不是。大家都是凡夫俗子
有的人半年没有与家人一起共餐了
嗓子喊得嘶哑,双眼熬得通红
皱纹一道一道地加深
头发,也会一根一根地变白
至于过程中的艰辛,他们都没有细说
值得回忆的细节实在太多了
特别是大雨连续数十天不停歇
那时,每一滴雨,都像一颗石头砸在人的心尖
特别是顶着炎炎酷暑
人的皮肤就像被大火烤过
阳光在每个人的面颊和胸口烙下了深深勒印
管廊
纵横阡陌
横平竖直的经线纬线
这些整齐有序排列的脉络和血管
大大小小的神经系统
赋予了冰凉的建筑物生机和力量
在它们的体内
有的是液体,有的是气体
有的是不可外传的秘密
是混编的精锐部队
是源源不断向反应器输运的能量给养
我以为,电流和传输信号也都是流体
无数的粒子在口令下集合
风驰电掣,急速运动
对于理想的抵达
可以有N种途径和表现形式
这些工厂里的管廊桥架
将此岸与彼岸
不同的区域和板块有机链接起来
成为稳定发展的共同体
它是每一个员工熟悉的一带一路
精品工程
从设计、土建、安装
到调试、量产、达质全过程
从打桩到竣工,从装置开车到产品一次性出炉
刷新建设周期的天花板
那些工匠太平凡,平凡得在大自然中无以辨识
像一小片水,一小块蓝色的天空
如一阵春风吹过一片热土
像一派清流淌过大地
惟有草木山水,蓝天白云,一笔一笔的铭记
用付出和坚守谱写鸿篇巨制
诠释精品工程的标准内涵——
“安全高效、工艺先进、装备精良”
“造价合理、工匠施工、团队匹配“
从四川到云南到内蒙古,到全国,到大洋彼岸
经营管理模式的复制与粘贴
对一种文化的正确理解与执行到位
精品工程——
就是筑牢中华航母的每一颗螺钉和每一个零部件
就是蕴含于每一个琐碎、每一个细节中
拳拳爱心和磅礴动力
作者简介
龙小龙,四川南充高坪人,现居乐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新时代诗歌高研班学员。作品见于《诗刊》《星星》《绿风》《散文诗》等。著有诗集《诗意的行走》《自然的倾诉》《新工业叙事》。代表作有《与父亲对弈》《清明雨》《写意:中国工业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