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成本电影如何繁荣发展?业内专家蓉城支招:提高质量,提升效益

2023-06-30 17:31:1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研讨活动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文/图

近年来,中小成本电影成为国内影坛的一道靓丽风景,《人生大事》《宇宙探索编辑部》《忠犬八公》等影片相继获得口碑、票房的丰收。在四川,中小成本电影创作也屡获佳绩,《随风飘散》《漫长的告白》《白塔之光》等作品亮相柏林国际电影节、中国电影金鸡奖、北京国际电影节等海内外知名影展,接连斩获大奖。

6月29日,由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峨眉电影集团主办,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作为支持单位的“中小成本电影繁荣发展暨峨眉电影集团项目研讨活动”在成都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话题展开热议,为中小成本电影建言献策。


研讨活动现场      

怎么看:不能光有“头部”,中小成本电影才是“主体”

国内电影市场中,影迷更加熟悉的通常是高投入、大制作、强卡司影片,近期上映的《速度与激情10》《变形金刚:超能勇士崛起》等都属于这一类型。然而在参与本次活动的专家学者看来,中小成本电影才是电影生态的“常态”。

“中小成本电影一直是国内电影的主体。”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给出了一组数据:国内此前每年最多生产上千部电影,今年也能达到六七百部,其中90%以上都是中小成本电影。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也注意到,中国电影市场存在着结构上的不平衡,春节档、暑期档、国庆档聚集了一大批头部影片,取得了很高的票房,带动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但是光有头部电影也不行,因为头部电影并不是中国电影创作和生产的常态,我们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中小成本电影。”

就电影表现的内容主题而言,中小成本电影同样不可或缺。“我们当然需要一批大投入、高科技、强刺激的电影,但更多的创作还应该是中小成本的,应该是服务于表现我们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中国文联原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说,我们的镜头要对准广大普通的、中间状态的平民百姓,这样才能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中小成本电影的重要性,因此不言而喻。在峨眉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梅看来,中小成本电影是衡量一个国家电影产业发展水平和电影文化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尤其是优秀的中小成本艺术电影,往往是展现国家形象、见证时代进步的艺术名片。

怎么干:鼓励创新,提升作品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

峨眉电影集团聚焦“多类型、小而美、小正大”的工作方向,中小成本电影运作机制日益成熟,储备了不少佳作。2023年,集团将推出以樊锦诗为人物原型的传记片《吾爱敦煌》、讴歌志愿服务精神的主旋律影片《你是我的英雄》、藏族题材影片《旺姆的夏天》、彝族题材影片《阿莫阿依》等一批现实主义中小成本新片。

在尹鸿看来,中小成本电影发展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高电影质量,二是提升电影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看电影毕竟是一种市场化状态观众购票消费的行为,如果没有市场效益,其实也很难有社会效益。”

从创作者的角度出发,尹鸿鼓励创作者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增强创作勇气。“其实你会发现电影的创新往往来自于中小成本,大成本的电影是没法创新的,必须‘堆保险’。”他举例道,今年上映的《长沙夜生活》,就是以城市为特色的一次尝试,成都也可以朝这个方向探索。“成都成为很多人向往的城市,他们向往的其实是一种生活状态。我们如果能够拍出一个城市的气质、生活状态,我觉得就非常有意思。”

如何提升市场效益?一些与会嘉宾讲眼光瞄准了电影档期。今年6月在深圳举办的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之电影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上,国家电影局常务副局长毛羽提出,近期将要全力恢复、做好周末档,鼓励更多有实力的影片定在周末档上映。饶曙光认为,这正是希望推动中国电影发展走向平衡,让头部电影和中小成本电影都能够有效对接自己的目标观众群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良性互动。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