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少女陈宣臻:8年,22冠军,如今也才14岁|人境·达人

2023-06-27 19:04:0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丛雨萌 四川在线记者 薛剑

5月末的绍兴,天空飘起了小雨,这给绍兴市柯桥区羊山攀岩中心的岩壁上添了些许湿滑,国内最高水平的攀岩赛事——2023第一届全国冠军攀岩赛在此进行。优雅地在岩壁间穿梭的,是14岁的陈宣臻,她正不疾不徐地向自己的第22个冠军发起冲击,最后一个出场的她凭借稳定的发挥与良好的心态,以159.9分的总成绩斩获女子攀石、难度两项全能决赛的金牌。作为有着8年实战经验的“老将”,这项冠军对她来说有点“特殊”——这是她去年底参加成人赛事以来,获得的首个冠军。“但我觉得我还可以发挥得更好。”喜悦过后,陈宣臻照例拿出了自己的笔记本,复盘比赛过程,这是她坚持了多年的习惯。


陈宣臻(左三)获得2023第一届全国冠军攀岩赛冠军      

8年夺22冠

“当年我还有指纹”

8年,22个攀岩冠军,你很难将这傲人成绩与眼前青春的少女联系起来。一头清爽利落的短发,纤长的四肢刻满肌肉线条,跑起来轻盈利落,14岁的陈宣臻有着少女独有的矫捷。从幼童开始,攀岩伴她一路成长,而与攀岩的结缘,则要从6岁开始说起。“从小我就爱攀爬,公园里的树、石头都是我的目标。经常趁爸爸不注意就爬到很高的地方去。”陈宣臻幼时便体现出四肢协调有力的天赋,而这些要归功于她的父亲陈竞。为了锻炼陈宣臻的平衡力,陈竞别出心裁。滑滑梯时,他经常将陈宣臻的头朝下向下滑,以此锻炼陈宣臻。随着锻炼次数的增加,陈宣臻显现出了对平衡的超强掌握能力,以此为攀岩打下了基础。“第一次去攀岩,他们都说我哭了,但我一点都不记得。”谈起与攀岩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陈宣臻有点小傲娇。“只记得我在接近岩顶时停住不敢向上爬了,僵持了十多分钟,最后还是在鼓励下登顶,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攀登的乐趣。”在那个小小的攀岩馆里,陈宣臻开始了自己的攀岩生涯,而这一坚持,就是8年。


陈宣臻训练后的双手      

摊开陈宣臻的手,你会发现手掌颜色有点不一样。14岁略显稚嫩的手心全部被淡黄的老茧覆盖,看不到血色。指尖像是被套了个硬壳,光滑平整,没有指纹的痕迹。而这些在陈宣臻看来,像是她的功勋章。“翻到之前手掌的照片,会突然感叹,当年我还有指纹!”

攀岩对上肢力量的要求较高,手掌作为攀爬着力点尤其重要。红肿、浸血、破皮对陈宣臻来说是家常便饭,作为老将的她早就练就了不怕疼的“特异功能”:“训练时,因为专注攀爬和思考,手根本感受不到疼痛,一般都是训练完才会有隐痛。”陈宣臻洒脱一笑。最近几年,受疫情影响,陈宣臻的训练有时候无法规律地进行。如果一个月没有训练,手上原本的老茧就会长成新肉,然后再次训练的时候,又要重新将新肉磨成老茧,手指磨出血就成为必然。从幼龄儿童,到花季少女,8年的攀岩训练赋予了她坚韧顽强的性格,也重塑了她对生活的定义。这些老茧,见证了她对攀岩的一路热爱。

攀岩的每一步都需要思考,在攀岩时,需要觉察到问题后一连串‘解决问题’的逻辑性梳理,专注细节,实事求是,每一步都留下清楚的思考轨迹。每次攀岩同一条赛道,陈宣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每一次发力,每一处落点,每一遍速度……带着思考去拆解赛道、打磨赛道,夯实基础,已经变成了她训练的日常,而这些习惯也逐渐奠定了她扎实的基本功。不训练时,她便翻阅攀岩大师们的比赛视频,从细节开始观察,分析总结前人的技巧经验,为自己的攀岩技巧库添砖加瓦。

在岩壁上跳芭蕾

“我渴望人壁合一” 

如果你现场看过陈宣臻的攀岩,你一定会被她优雅从容的攀岩状态感染。“热爱是最大的天赋,她能沉浸在攀岩里面,作为我来说更多的是激发她的内驱力。”陈宣臻的技术教练赵涛认为,攀岩可以称为“岩壁上的芭蕾”,十分需要智慧,而陈宣臻的最大优势也是攀爬的过程中对动作、状态的迅速理解。“轻松、从容、优雅地攀岩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为了攀岩时的美丽姿态,塑造扎实的肌肉记忆,陈宣臻向记者透露了自己训练的小窍门:从简单的攀岩线路练起。“攀岩是变幻无穷的动作,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是崭新的。”在她看来,攀岩可绝不仅仅是门“技术活”“体力活”,而是需要将身体的体验与攀岩理论合一,每一步的身体控制都是经验和理论的积累,而不仅仅只是拼蛮力。

“这次比赛,我觉得我变了。”刚结束2023年第一届全国冠军赛争夺的陈宣臻发现,自己已经很少有“战胜他人”的念头。从追求激情与拼搏,到注重细节与发挥,14岁的陈宣臻正逐渐蜕变,将目光真正聚焦到攀岩本身。“以前的我特别喜欢击败别人的快乐,名次和成绩对我来说很重要,但现在我更注重自己技术的发挥与攀爬的舒适。”在陈宣臻看来,攀岩不是求结果,而是一次次追逐翻越的崭新里程碑。“完美的过程很吸引我,攀岩的开心与享受也十分重要。”


幼时攀岩的陈宣臻      

8年的攀岩岁月里,陈宣臻对攀岩的理解不断更替,回忆起最酣畅淋漓的一次攀岩体验,陈宣臻记忆犹新:“我躺在床上一直回想动作次序,一遍遍地确认每一步出手、动脚,反复强化几个重要的关键细节:手指如何相握,分别受力于点的哪个部位……不断模拟攀爬的场景,手脚都在不觉间动了起来,我在大脑里至少爬了几十次这条线。”

2022年12月26日,广西柳州,陈宣臻即将正式挑战她的第一条首攀线路。为了一条当时还无人完攀的、难度系数预估为5.13d的线路,陈宣臻辗转反侧。周围的家人和伙伴纷纷重感冒倒下,这给陈宣臻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我爬一爬先热身哦,能爬到哪算哪。”为了给在下方保护自己的父亲减压,陈宣臻故作轻松,但头天晚上的辗转反侧和隐隐约约的感冒状态,使她清楚自己只有尝试一遍的体力。“我爬得很放松,一切都像我昨晚反复模拟的那样,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的呼吸声回荡在整个山洞,整个山洞又像是我的心房。我没有做错任何一个动作,抓住第一个难点段的最后一个支点时,我的身体激动地颤抖了一下。”当陈宣臻挂上最后一把快挂后,“过了!!””声音响彻整个山谷,不断传回回声。

与高难度岩壁的第一次交手,陈宣臻赢得很彻底,这次的极限挑战也让她收获满满。攀岩不再是与对手的较量,而是一次次挑战自己的思想、策略、技巧、身体极限。拼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感觉让她对攀岩的态度逐步转变,把目光转向攀岩时的自己,在每一步的感受中精进技术,陈宣臻追求人壁合一”。

目标世界杯奥运会

“攀岩带我去看更大的世界”

一年阅读100本书,这是运动员陈宣臻的日常,而这一巨额的阅读量,她已经保持了三四年。“攀岩早已与我的生活融为一体。”时年14岁的她,已经获得“国家级运动健将”的称号,虽不愁升学,但在训练之余,她从未放弃过学习。据陈宣臻的父亲陈竞介绍,陈宣臻一直热爱阅读,每周至少深度阅读两本书,11岁时就读完了500余万字的《大秦帝国》。除此之外,攀岩还是激发她学习外语的最大动力之一。“每天早上起来,我都习惯听外语的世界杯比赛,平时还会观看日语攀岩视频,以便掌握最新技术,这些都是我学外语的动力。”知识是她与攀岩之间的一座桥梁,除了学习外语,营养学、人体学、文学类的知识她都有所涉及。平日里,她还会在个人公众号上记录自己比赛的心路历程,收获了不少粉丝。

“我喜欢的生活方式就是在不安定感中寻求安定,在不确定中摸索确定,在不平静中保持平静,心连着身体,身体连着自然,在其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与情绪,进一步认识自己,改变自己。”陈宣臻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写下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区别于很多运动员,“自由开心”是她的攀岩信条。在她身上,你既看不到刻苦训练的痛苦,也看不到急功近利的痕迹,在其他运动员卡速度、刷难度时,她在不断追逐自己的极限。


陈宣臻日常训练      

在陈宣臻身上,你看不到任何对攀岩的犹豫。比起野心,用无穷的探索欲来形容仿佛更适合她。2025年的攀岩世界杯、2028年的奥运会都是她的“小目标”之一,但她对攀岩的理解不止于此。“我的目标,就是永无止境。”14岁的她,已经逐渐开始成熟地思考,热爱攀岩,向往攀岩最高殿堂——世界杯、奥运会。但区别于其他选手,不设限是她对攀岩的热爱与执着。“这些年,攀岩教会了我许多东西,但是放弃除外。希望能一步步从国内、亚洲再拼到世界杯!我希望自己的这份努力,不只是为了让世界看到我,而是我可以去看到更大的世界。”

“我经常会跟孩子探讨事物背后的本质,在我们看来,纯粹地去寻找与享受攀岩的乐趣,基于热爱,不断用内驱力专注并进步,这才是意义所在。”父亲陈竞表示。“‘拥抱对于进步的渴望,这种渴望几乎是我人生中一切的基础’。无论是攀岩,还是户外,我希望,这种对于进步的渴望,也将是孩子们未来人生的基础。”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