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羽
家国情怀,是一个人从家庭角度出发,对自己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是个体对共同体的认同与责任的集中体现。优秀的家庭教育和家风家训,是培养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的内因形成的基本要素,又是外因条件的重要保障。
“三苏”的世界,既有仰望星空的哲理思考和审美享受,又有脚踏实地的治国理政理论和从政实践,生动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苏氏家庭家教家风的养成与传承,对我们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启迪和激励警示作用。
“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三苏”家训影响子孙,激励后世,融汇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成为滋养和增强家国情怀的核心价值。
苏轼一生恪守家教、严执家训、传承家风,用毕生从政四十年的经历,践行了自己“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誓言。苏轼的这份情怀,正是我们今天要努力学习、借鉴的,是不断战胜诱惑,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所必须做到的。在今天,我们注重家风家教,古为今用、成风化人,能更好地涵养浩然正气、滋养百姓精神、培养子孙后代。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三苏”家风家训为榜样,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与国家休戚与共,以天下为己任。全体党员都要加强自身修养,涵蕴家风,孝敬慈爱,敬业明德,爱岗奉献,涵养浩然正气。全社会都要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增强生命自觉,坚持家教传承,保持和发扬中国人绵延数千年的家国情怀。
面向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人类文明新形态,“三苏”文化代表和含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着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作者系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海南省苏学研究会党支部书记兼理事长,高级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