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境》第99期导读:让文化和自然遗产绽放新光彩

2023-06-05 19:25:5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亦木/文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第一。如今不论是非遗文化还是文物国宝、历史遗迹,都已和我们的生活走得越来越近。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将于6月10日在成都举行,主题为“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6月6日,《人境》(总第99期),我们将聚焦那些在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中的守护者、传承者,让我们一起共同关注文化与自然遗产,自觉参与非遗保护,共享保护成果。

●守护。文化遗产人人守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乐山大佛风景名胜区四级调研员彭学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乐山大佛景区参与文物保护工作,至今已有30余年,牵头实施了乐山大佛左侧(天洞—麻洞)危岩加固、乐山大佛北门临江摩崖石窟抢险排危、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勘察研究等重点文保项目。石窟文管员曾祥余,家族三代守护茗山寺,他35年与石刻相伴,守护着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国宝。

●保护。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他们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谭培阳主攻旧石器考古,高寒主攻新石器考古,他们在考古中,不断收获惊喜,不断揭示古蜀先民多彩的生活。

●传承。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守护共有精神家园。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宝墩遗址工作站站长唐淼一直思考的问题是,考古能以怎样的方式走向大众,从中收获文化自信?在宝墩遗址工作站开设宝墩文物为主体的展览,成为他的目标。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左志强,先后参与或主持宝墩遗址、成凉区域合作考古、新川创新科技园、成都平原旧石器调查等考古项目,见证众多对理解成都和四川历史有重要意义的文物出土。

●融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他们是非遗的传承人,他们让非遗文化连接现代生活,绽放出迷人光彩。四川扬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述,19岁与四川扬琴结缘,她演绎的《秋江》《描容》《活捉三郎》等作品,是四川扬琴的一代经典。虽然她已经离开,但四川扬琴清脆悦耳的声音永远萦绕耳边。苏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龙溪火龙灯舞市级传承人,20多年来通过不断改进创新传统技艺,让火龙灯舞这一传统非遗从古镇走向国际,曾多次前往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进行交流演出,在一次次的表演中给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各版面的亮点如下,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标题,深入阅读:

九版:

彭学艺:34载相守 系统化守护乐山大佛石窟|人境·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曾祥余:35年与石刻相伴,在“乡野”守国宝|人境·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十版:

谭培阳:旧石器遗址考古 发现13万年前石头手斧|人境·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高寒:新石器遗址考古 还原古蜀先民多彩生活|人境·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十一版:

唐淼:扎根宝墩遗址10年 探寻“天府之根”的秘密|人境·聚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左志强:城市里考古,发现“成都通史”|人境·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十二版:

四川扬琴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述: 先“德”后“才”,学戏先学做人|人境·聚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火龙灯舞传承人苏磊:1200℃高温带来的“打铁花”视觉盛宴|人境·聚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