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学东坡》③: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2023-06-03 11:48: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梁庆

编者按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前往三苏祠,强调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系列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经据典,其深邃寓意极具启迪意义。在他引用过的古代诗词文章中,苏东坡被引用频次极高。习近平总书记究竟在哪些场合的重要论述中引用过苏东坡?这些用典及论述又有哪些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寓意?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四川日报全媒体特别策划制作了《跟着总书记学东坡》系列短视频,6月1日起在川观新闻、四川在线等平台刊播。


制作团队选择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过的苏东坡10句诗文,并邀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四川省苏轼研究会顾问张志烈和中共四川省委党校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刚,分别从苏东坡诗文的创作背景、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深刻寓意进行解读。


《跟着总书记学东坡》③: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2023年6月3日,《跟着总书记学东坡》系列短视频播出第三期,本期关注东坡名言:“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

2014年7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致辞时引用了东坡这句话。他说:近1000年前,中国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发展中美关系要顺时应势、与时俱进。35年来,尽管国际环境和我们两国各自国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中美关系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行,其原因就是两国几代领导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赋予中美关系新的内涵和动力。今天,我们双方更应该审时度势,转变思路、创新思维,不断开创两国合作新局面。

这句话出自何处?原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和精神?习近平主席引用此话的深刻寓意是什么?让我们走进短视频,一起来学习这句诗词以及用典背后所蕴含的深刻观点和思想内涵。


解说词






张志烈:

楚汉战争中,侯公通过自己的才华,说服项羽释放刘邦的父母、妻子和儿子等五人。然而这场外交刘邦负约(《鸿沟协定》),一代枭雄项羽悲壮而终。可惜《史记》没有记录当时的言辞,宋文学家苏轼代侯公写了该文,苏轼认为这是非常困难的外交工作,非常佩服侯公的外交辞令,一代文豪因此根据历史史料精细思考,大胆发挥想象,写下了《代侯公说项羽辞》。


李刚:

苏东坡这句话蕴含深刻而又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政治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将其引用在正确处理中美关系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014年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致辞,明确强调时机对中美两国的重要性,深刻指出中美两国的发展要顺时应势,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展现出中国外交的宽阔的世界眼光和深远的政治判断。因此,在2022年11月召开的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拜登线下会晤时再次强调,当前中美关系面临的局面不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不符合国际社会期待。中美双方需要本着对历史、对世界、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探讨新时期两国正确相处之道,找到两国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造福两国,惠及世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