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很关心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这次他专程来到三星堆,作为一名考古人,我非常激动、备受鼓舞。”7月26日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回忆总书记殷殷嘱托,仍感言犹在耳。“未来我们将继续做好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以及价值阐释,促进三星堆遗址及古蜀文明的保护与传承,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再添例证。”
在考古人眼里,三星堆遗址虽已开展了40多次考古发掘,但发掘面积仅约2万平方米,占遗址总面积近千分之二,显然远远不够。“三星堆遗址的重要区域未来还要继续发掘。”冉宏林介绍,未来包括青关山土台、燕家院子、月亮湾台地、仓包包小城、西泉坎台地等的发掘,希望能进一步认识三星堆遗址的内部结构和城址变迁过程。
冉宏林
次级中心遗址考古勘探与发掘同样十分重要。“一个稳定的古蜀国,除了三星堆遗址作为都城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次一级中心遗址分布在都城周围,形成稳固的拱卫之势。目前在三星堆遗址周边已经发现多个面积几十万平方米的遗址,应该就是这种次级中心遗址。未来的相关工作,希望能系统了解这些次级中心遗址的年代、功能和性质。”
冉宏林
古蜀文明诸多学术问题悬而未决,针对古蜀文明起源、古蜀国手工业生产体系和农业生产、古蜀国祭祀体系等问题的相关考古也将陆续展开。“我们还将对三星堆遗址周边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区域开展详细的系统考古调查工作,争取对整个古蜀国的聚落形态、社会结构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冉宏林介绍。
三星堆青铜文明浪漫而神秘。目前除能够通过祭祀坑出土文物了解其祭祀活动的隆重以外,三星堆王国的运转模式等方面仍需要进行大量研究工作。
三星堆王国的生业与环境备受学术界关注。“古蜀文明能够持续发展繁荣,基础的农业、手工业生产体系应该较为完备。因此,要了解古蜀文明形成、发展和繁荣的根本原因,需要开展三星堆遗址及周边古蜀文明遗址的生业与环境复原研究。”冉宏林透露,比较重要的研究有马牧河、鸭子河改道变迁研究、三星堆遗址古地貌复原研究等。此外,三星堆的资源控制与流通、文化交流与国家结构也是需要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