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创作会议在周克芹故乡举行 四川文学界直面短板积极探索

2023-07-26 23:10:0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四川省作协提供

7月25日至26日,由四川省作协主办的“长篇小说创作会议”在首届茅奖获得者、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周克芹的故乡简阳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及全省近百名作家、文学工作者、出版界人士齐聚一堂,把脉长篇小说创作,寻找攀登新时代文学高峰的可行性路径。


会议现场

四川长篇小说创作路在何方?

本次会议,为了一种文学体裁而召开,在四川文学史上都是一次创新之举。

今年,四川省作协确定了“四川文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及对策措施的调查研究”的调研课题,先后前往中国作协、广东、广西、海南等作协学习交流,分批深入绵阳、广元、巴中、内江、阿坝、甘孜、凉山等文联、作协及川内多家高校、出版社走访调研,听取数百名作家、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长篇小说创作现状并不乐观。

作为一个文学大省,四川诞生过李劼人、沙汀、艾芜、周克芹等一大批小说名家,而如今,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寥寥数人,有全国影响力的长篇小说也相对稀少。在7月25日晚的交流会上,省作协党组书记侯志明直言:“很多研究者批评当前在全国范围内的长篇小说书写有高原无高峰,而四川的长篇小说可以说不知高原,无论高峰。”全省3996名作协会员,从事长篇小说创作的会员占所有会员的比例还不到20%,而且很多作家写过一两部长篇小说后便搁笔转行,相对于四川庞大的作家群体,发表和出版的长篇小说所占比重很低。更严峻的是,通过调研发现,青年作家当中有长篇创作计划的更是寥寥无几。


侯志明

侯志明表示:“直面短板问题,四川长篇小说创造的路在何方,这是我们今天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他希望通过召开长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加强对全省长篇小说创作的规划引导,充分发挥四川作家12个“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的作用,围绕这些优质文学创作平台,开展主题采风创作,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四川元素,力争推出厚重地域文化的长篇小说。同时,积极参与、深度融入中国作协实施的“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让四川文学既有叫得响、立得住的长篇小说作品,又有行得正、坐得住的长篇小说人才。

阿来传授真正的现实主义写法

作为四川文学的“领军人”,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在谈到长篇小说创作存在的问题时,一针见血,毫不留情。他说:“我最怕谁给我说,正在写一个东西,反映的是时代巨变。时代本来就在变,不管写啥,写的就是变,但我们要抓住变的要义。”

阿来以周克芹为例,“周克芹先生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创作条件,大家都知道。但他写出来的东西,得到了沙汀老先生的大力支持。这样的传统,在中国文坛由来已久,有成就、有地位的作家,对后来者予以褒扬和肯定并扶持,但沙老为什么独独选的是周克芹?今天我们有很多作家老是抱怨没有被发现,问题是,你有没有被发现的价值?有价值才会被发现,而且这个价值要通过具体的作品,不一定是获得鲁奖、茅奖的作品,哪怕是一个短篇或者中篇,我们能从中看到与一般作家不同的个人才能,或者说其他人不具备的野心、美学追求、精神向度,那才值得被发现。”

阿来更直言,常常遇到一些作家对他说,你是不是端架子?都不跟我们基层作家交流,“我怎么跟你交流?你可能出过一两本书,发表过几篇文章,但是,一个写小说的,说的是批评家的语言,这怎么交流?小说家的语言世界不是由概念构成的,你全部用概念在说你要写的东西,对不起,我发现不了你的价值。”阿来再三强调,文学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语言,第一百零一还是语言,“如果没有解决好语言问题,所有都是白搭。”


阿来

四川是文学大省,历史上出了那么多名家大师,为什么如今接棒者屈指可数?

阿来直言,在当下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很多人都没有正确理解现实主义这个概念。“现实主义不是照相式的记录,不要用新闻式的写法,不要用报告文学的写法来写小说。”阿来提到了当代著名作家周立波发表的一篇文章《思想、生活和形式》,就是小说家应该描绘的现实主义,“他把'生活'放在中间,生活不就是现实的一种吗?它需要一种思想去关照,同时生活还要加工,不同的小说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形式,形式问题在小说中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是观察作家有没有才能的重要指征。”阿来忠告作家们,小说要有气韵,越长的小说更要有气韵,“长的小说不是几十万字凑成的,而是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思想追求!”

全省作家积极寻求破题之道

7月26日,参会作家们再次聚集,举行了长篇小说创作会专题讨论。会上,修改审定了《四川作协重点长篇小说资助办法》,对扶持和发展全省长篇小说创造的工作制定明确的措施,确保该项工作的持续性、长期性,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激励广大作家努力登高原、攀高峰,不断推出标志性长篇小说作品。

同时,贺享雍、李明春等老作家,卢一萍、周恺等年轻作家,还有何希凡、唐小林等评论家,从自身的文学经验出发,积极破解长篇小说创作难题。

卢一萍表示:“长篇小说创作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一项大工程。其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内涵和反映的时代风貌,包括对题材的开拓,都需要作家来完成。”唐小林认为,不要狭隘理解书写山乡巨变的文学,它不只是非虚构文学,不只是农村题材的文学,“从本质上,它应该超越乡土,关照现实。”李明春坦言:“以我的创作实践看来,乡土文学创作的短板在缺乏创新。乡土文学走到今天,面临前无所有的挑战。尤其是怎样书写新时代农村题材的文学作品,对每一位作家都是一场考验。在我看来,写出具有时代风貌的作品,要与时俱进,不能脱离生活,脱离读者。”

当天下午,文艺评论家向荣以《四川⻓篇乡土小说:对中国新文学史的重要贡献及其深远影响》为题,开展了一场文学讲座。向荣较为全面和系统地再现了四川乡土小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以反思历史立足当前的时代意识、挖掘一百年来四川乡土作家独立探索的艺术个性以及关注底层的人道主义情怀,从文学传统和创作谱系交融互动的视域中,阐释和构建了四川新文学一个世纪以来的乡土内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