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意与记音的比较中,发现汉字独特性丨汉字中国100讲

2023-07-22 23:23: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讲座现场 (图据成都博物馆)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世界文字可以归纳为表意和记音两类。我国的汉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种作为官方文字的表意文字,同时也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当我们将表意与记音两种文字系统放入不同的维度上进行比较时,它们各自有着怎样的特点?在比较的视野下,我们对于汉字又能形成怎样的新认识?

7月22日,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第四场配套讲座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华以《比较视野下的中国文字》为题,在对表意文字与记音文字的比较中,揭示汉字的独特性。

认识不同文字系统:

表意、记音各有所长

“从文字的起源看,古文字的分布与古文明的中心是密切关联的,环地中海地区、南亚次大陆、东亚地区和中南美洲地区先后孕育了古老的文明,这些文明也各自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徐义华表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古埃及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以及汉字。“此后,文字朝着记录和表述语言的方向不断发展,古埃及文字和楔形文字的发展相继断裂,记音文字在各地相继发展,只有中国几千年来一直使用表意的汉字。”

徐义华表示,表意文字一事一字的原则导致字的数量多而复杂,其大范围的推广以小范围内的长期实践为前提,强调一种理解的共性,很可能是由宗教或政治团体首先制定和使用。记音文字只需要约定字母发音和拼读规则即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范围推广,很可能是由商贸团体约定的。表意文字以汉字为代表,记音文字以拉丁字母为代表。

徐义华进一步对表意文字和记音文字的特点进行了区分。“表意文字所体现出的象形思维起源很早,但从图像转换成文字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完全表达语言的记音文字,其在构造上则没有这种漫长的积淀,不一定继承前边的艺术效果。”

此外,徐义华表示,表意文字由于文字本身有相对稳定的意涵,读者在阅读中往往可以越过语音环节,将文字内容直接还原成思维,记音文字的使用者则无法越过语音环节。“与之相伴随,表意文字由于文字本身有意涵,其与语音的关联相对较弱,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语言的发展形成限制。”

发现汉字的独特性:

成为中华文明重要载体

作为表意文字,汉字与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阿拉伯字母等记音文字在文字创制与使用方面存在差别。

“相比于记音文字只需要30个左右的字母就能拼接成各种词汇,汉字要比较完善地进行日常表达,需要用到3000个左右的字,这使汉字相对于记音文字而言,学习周期要长很多。”徐义华告诉观众,字数多、书写困难、多音字、同音字等特点,使得汉字的入门难度比记音文字高,“同时,基于语法特点,汉字的表达很多时候对语境背景的要求比较高。比如两人约会,‘如果我迟到了,你等着’和‘如果你迟到了,你等着’,同样的‘你等着’三个字,含义大不相同,脱离了语境背景是很难理解的。”

不过,在几千年的积累中形成的独特表意文字体系,也使汉字具备了许多记音文字无法比拟的优点。“直观是汉字最突出的特点,这种基于象形等早期图像逐渐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创制出的文字,在一个稳定的文化圈内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所以,中国面积广大、不同区域间的人虽然在口音、语言上存在差异,但大家长期共用一套文字系统,可以通过笔谈的方式无障碍交流。”

与此同时,汉字在造字之初就体现出一种归类思维,诸如松、柏、柚、柳等字,即便不是每个都认识,但看偏旁,大致能够猜到它与植物相关。

“在汉字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曾遭遇过既有汉字无法描述新事物的情况。当时的文人们以组词为突破口,极大拓展了汉字的表达,在不增加新字的情况下,使汉字跟上了时代的脚步。”徐义华表示,“此后,拼音输入法与计算机输入的结合,又进一步解决了汉字在互联网时代的输入问题,甚至在效率上高于记音文字”。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