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直通车|从成都出发,张隆溪和王笛这样“看世界”

2023-07-20 19:00:3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王笛教授通过视频,与在场读者交流,并为青年学子做学问提出有益建议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提供

近年来,川港互动合作频繁,四川科教资源丰富、巴蜀文化底蕴深厚,这些硬气的实力为川港两地未来的发展勾勒出了清晰的蓝图轮廓。

7月20日,“从成都出发:中国与世界”——王笛、张隆溪教授学术对谈分享会,在2023年香港书展举行。本次分享会,基于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张隆溪作品系列”和王笛教授新作《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王笛和张隆溪,都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从成都开始学术生涯,在世界多所高校任教,如今皆在香港、澳门工作,是四川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交流的杰出代表。


张隆溪教授在现场分享自己的学术经历与治学思考      

国际著名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学者、香港城市大学荣休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讲座教授张隆溪,分享了自己20世纪8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求学、工作时,与钱钟书、朱光潜等大师的交往,总结了当时中国与西方在各自文学理论研究方面的情况。其后,他又以其代表作《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述评》《道与逻各斯:东西方文学阐释学》为例,阐述了他对中西方文学理论的比较与会通的研究成果,认为中西方关于语言、意义、理解和解释等方面的理论是可以互相参证、互相启发的。张教授同时谈到自己近年来关于构建超越西方经典文学叙述、全面描绘世界各国和地区文学的“世界文学”学科思考。在此期间,他也有了重新审视伟大的中国文学传统的机会,今后将继续做好扩大中外学术交流的工作,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学术研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王笛通过视频,围绕主题,发表了他的一段学术演讲。王笛表示,他的研究视野一直在发生变化,自己的学术底色是在国内受到的扎实的历史学学术训练,并吸收了西方时兴的新文化史、微观史等当代历史学理论和思潮结合而成的。王笛建议青年学子在学术之路开始时,可选择小题目来做学问。

王笛创作的“成都三部曲”(《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茶馆:成都公共生活的衰落与复兴,1950—2000》)在香港书展上受到了热烈的关注,在这三部著作中,王笛以丰富的档案资料、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细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细节丰富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极佳地达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社会史、城市史研究中的经典著作,也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