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云兮:悠哉苍溪

2023-07-20 18:11:0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云兮

最早叫醒嘉陵江边上这座小县城的,并不是滨江路上那数千只叽叽喳喳的小鸟,而是从西武当山背后升起来的一幕橘红曙光。在恢宏的晨光映衬下,大地上的事物纷纷醒来,整个县城仿佛成了一个山水实景大舞台,正准备上演一出生活的大剧。

老街上的门,咿呀咿呀地次第打开,有些是门的声音,有些则不尽是。其中有几扇明清老窗的声音,略显沉闷,打开窗的那双老太婆的手,也是沧桑毕现,不知道这双手曾经打开了多少岁月。县城1700年的历史烟云,就在这此起彼伏的声音中过来了,又远去了。

走在小巷中,闻到一种煮油茶独有的香气。顺着香气的来路,你可以见到一间很逼仄的门面,随意摆放着几张斑驳老旧的矮木桌子、矮木凳子,暗旧的包浆散发出时间的光,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县城人们早上喜欢吃一碗油茶,其实这不是一种茶,是川北地区独有的一式早餐。由米磨成粉,炒制熬煮而成,再辅以葱花、姜米、香菜、炒花生米、盐撒子等若干调料。在寒冷的严冬腊月,早上能喝上一碗热乎乎香辣脆爽的油茶,那种温暖舒服瓷实的感觉,是从一个人身体由内向外散发出来的,说出来,真真是便宜了你。

这条古香古色的巷子,年纪大的人们都叫它河街,仿佛是叫一个人的小名似的,大名叫嘉陵路,倒是很少有人这样称呼。你千万不要小看了这条不长的古街,很有些堂奥。在明清时期,县衙、进士坊、城隍庙、关帝庙、火神庙、状元府都座落在这条街上。

从小巷老粮食局横穿过去,就是状元桥了,过状元桥,就是过去的鹤山书院,现在的苍中校。状元桥座落在九曲溪上,桥下面一簇蕨草正茂盛地生长着,日夜俯瞰着桥下喧嚣而过的九曲溪水。蕨草的静和流水的动,简单地达到了它们之间的平衡。静有静的韧性,动有动的张力,这在局部,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共同抵御时间的侵袭。状元桥,当然是状元王樾修建的,《苍溪县志》记载“曲肘水自北绕城而东流,穿古学街九曲乃东流于嘉陵江,宋绍定年间状元王樾建桥于上,以培文教,便往来,距今五百四十余年。”培文教,传文脉,功莫大焉。

从河街向南穿过另一头,就是嘉陵江。几十公里的绿道上人影绰绰,或散步、或晨练、或遛狗,都是一派悠闲自在的神态。河岸的芦苇在风中恣意地摇晃着,几只白鹭不避人,独自在浅水滩像踩高跷一样在水里觅食河虾小鱼,它们吃的可比我们生态环保多了。这一切,嘉陵江都看在眼里,但嘉陵江从不逗留,一路踏着浪花东去。如果时间能够再往前挪回几十年,河边的人们还会看到嘉陵江上拉纤的纤夫,时而嘹亮时而低沉的号子在江上回荡,“呦儿呦儿哟……清早起来,嘿嘿……”

顺着绿道沿江边逆行,梨仙湖湿地公园和梨文化博览园就在绿道尽头等着你。梨博园里有一片百年老梨树,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宾朋在每年3月的梨花节前来观赏雪梨花。四川诗人流沙河当年看到这片百年老梨树怒放的雪梨花,忍不住发出了“万树甜雪”的诗意赞叹,5000亩面积的湿地公园里生长着数百种水生动植物,正翘首以待游客的到来。

有人望江兴叹,过去的老县城,“一街三巷”,现在的新县城,“一江两岸三湖”,一新一旧之间,差别是天壤之间啊。

嘉陵江南岸,叫杜里坝。是苍溪人民为纪念唐代来苍的大诗人杜甫而取的名字,763年8月,杜甫的同乡知己房琯久病无医,在阆州的僧舍去世,杜甫从梓州到阆,处理完房琯后事后,送客北去至苍溪,一生多愁的杜甫在看到苍溪这片山水流绿淌翠,生机盎然,露出了少有的笑容,欣然写下《放船》:“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至今在临江渡渡口石壁上尚刻有“放船台”三字,在渡口立有“唐杜少陵送客至此”石碑,并建有“送客亭”。

我就在想,诗圣杜甫一生没有过上几天舒心惬意的日子,也没有写过几首高兴快乐的诗。可见,苍溪这方山水是给了诗人很好的慰藉。无独有偶,大诗人陆游对苍溪的认知,好感更甚杜甫,自从遇上苍溪后,一生追忆。他不仅是给苍溪留下了“最忆苍溪县,送客一亭绿”的著名诗句,而且在他晚年时,还写了《梦至苍溪二首并序》的绝句,对苍溪不吝赞美之辞。为什么杜甫和陆游这两位大诗人如此偏爱苍溪?他们可都是游遍千山万水的人,我终于在县志里找到了答案,“苍溪,因苍翠成溪而得名”。

行在苍溪,无论浅行还是深度行走,你会被苍溪的那一抹绿色所折服,我把它称之为“苍溪绿”。宋代诗人文同偶遇苍溪绿,在烟丛寺写就“寥寥百里内,山水尽奇观”的感叹。绿色苍溪,千年的底蕴成就了今天“中国雪梨之乡”和“中国红心猕猴桃第一县”的盛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苍溪绿”,沉浸在“苍溪绿”,爱上“苍溪绿”。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