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丨追溯汉字与毛笔的千年奇缘丨汉字中国100讲⑲

2023-07-20 07:55: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直到近代被钢笔等硬笔书写工具取代前,毛笔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汉字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1954年,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里发掘出了整套的书写工具,这证明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原始毛笔的存在。殷墟研究也表明,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人们的日常书写并非刀笔与龟甲兽骨,而是以毛笔和竹简、木片为主,可惜由于书写材料、毛笔字不能长久保存,唯有刻在坚硬卜骨上的甲骨文保存了下来。

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介绍,汉字中“笔”的甲骨文写法,就是模拟的一只手握着一支笔的样子,“为了突出那是一支毛笔,还特意画出了笔头的分叉。后来为了显示这支笔的材质是竹子,又加上了竹字头。”

由于毛笔在蘸饱了墨汁之后,可以连续书写下去,这为汉字的快速书写提供了操作上的可行性,也正是这种特征,推动了几千年来汉字字体的不断演变和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在毛笔的陪伴下,汉字逐渐从繁难复杂、不便书写的图画式象形文字,演进到用线条符号来书写的小篆,再演进为笔画、线条进一步简洁、清晰的隶书、楷书、草书和行书。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执行策展人原媛:

汉字诞生以来,它的书写载体和书写工具就是屡有变迁的。毛笔作为书写工具的一种,陪伴汉字一直发展了几千年之久。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件“白马作”毛笔,它的笔杆的中下部阴刻有“白马作”三个字,“白马”应该就是制作这个毛笔的工匠的名字。同时,它的笔头外缘覆盖的是黄褐色的、质地比较软的一种毛,在笔芯和笔锋的位置用的是紫黑色的质地比较硬的毛,这样的话就能刚柔并济,书写起来非常有弹性,更适合在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简牍上面进行书写。同时,它的笔杆后端进行了削细,更便于插入发髻。

这支笔的长度大概是汉尺的一尺,与《论衡》当中所说的“一尺之笔”的记载是相吻合的。这一件“白马作”毛笔可以说是汉代毛笔的代表作,在我们已经发现的毛笔中是时代比较早的一件。

视频剪辑 曾语姗

视频校对 张译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