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育群实现文学野心的一部大作——“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第十六期发掘《金墟》

2023-07-17 16:39:0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金墟》出版后,我有些恍惚:'怎么会有这部小说?'书中的事几年前我还一无所知。”这是熊育群拿到自己新书后的第一感受,恍惚,是因为他熬过了那些青灯孤影中的日日夜夜,是进行了创作生涯中最艰难的一次跋涉后的复杂情愫,更是他突破自我,实现了文学“野心”的另一种欢喜。

7月17日,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作家网联合川观新闻,推出第十六期“行进的风景——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关于熊育群的长篇小说《金墟》,邱华栋、孟繁华、陈福民、李舫、刘大先、杨庆祥等作家、评论家给与了热烈的关注。


《金墟》系中国作家协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入选中宣部“2022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和深圳出版社联合出版。这是熊育群创作生涯中难度最大的一次写作,小说从侨乡赤坎的旅游开发切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在一百多年、横跨太平洋两岸的宏大时空中,以司徒氏和关氏两大家族代表人物为主角,展现全球视野下传奇的人生与生活,以及跌宕起伏的命运。

进入创作,熊育群辞去了职务,在大雁山上把自己封闭起来,与蛇虫为伍。一连写了三稿,无数次修改,很多东西需要舍弃,痛苦不可言状。“直到创作完成我才深深体会到它的艰难。一年下来,头发都熬白了。但是,看到沉甸甸的书稿,我觉得这一切都值得了!”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家邱华栋认为,《金墟》是熊育群深入生活、扎根土地的一部杰作,“我觉得这部作品既有历史文脉的挖掘和呈现,有广东侨乡的独特风情的展示,有人物群像的塑造,也有对新时代以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国家大战略在文学上的深情关怀和书写。熊育群通过这部作品呈现出了他非常精湛的艺术手法,也体现了他的博大情怀。”

评论家孟繁华将《金墟》视为一部跨越时空的小说,他说:“《金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移民或侨民题材的文学,但它却把华侨的历史跟现实生活贯通了,把海内外的华侨华人做了整体式呈现,既有华侨历史宏观的脉络,又有家族海外迁徙与奋斗的独特表达。”

作家陈福民从《金墟》的难度、深度和维度来分析,表示这部小说对于当下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不少新鲜的经验,特别是在历史材料的处理上,小说深入表现了宗法制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宗法植根之深,及其对于中国现代改革的困扰。“作为诗人、散文家、报告文学作家,熊育群显然拥有了一种令人羡慕的综合写作能力,他可以处理相当多的题材和叙事元素,小说因此包含着历史难度和思想深度。”

作家李舫直言,这是一个颇难驾驭的题材,但熊育群的把握相当老练。在叙述上,作者对文体风格和节奏的掌控不疾不徐,文字上不显过于累赘,也不显过于简略,这本身是一种力量。“当然,于必要处又多有点染,如文中写徐芷欣坐吊篮时的情景,她的腿吊在篮外有些麻木,便脱了鞋双腿缩进吊篮,蜷缩的姿态像布偶猫一样温柔。她微微晃动着,凝视窗外时,显得特别温存和娴静。这类描写,与全篇节奏有别,又来得恰如其分,增添了文体的魅力,也显示出作者的艺术感觉,来得不俗。”

据了解,《金墟》将被改编成话剧,由广东省剧目策划中心牵头打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