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视频丨汉字隶变,秦人笔下“今文字”初现丨汉字中国100讲⑭

2023-07-15 08:44:41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覃贻花


汉字隶变,是秦汉之际汉字字体的一场深刻变革,成为汉字“古文字”时期和“今文字”时期的分水岭。经由隶变而形成的隶书,在字形结构上比小篆进一步简化,从而使书写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此后的草书、楷书、行书等汉字字体均在隶书基础上发展形成。

隶书发端于秦,因首先在刀笔吏群体中流行而得名。晋代卫恒在《四体书势》中曾记载:“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西汉时,隶书在秦隶的基础上发展成熟,成为社会主流文字。由于隶书书写简便,易于传播,加速了汉文化向西南、西部等边陲地区的传播,“汉字”作为汉文化的传播载体,也于这一时期最终定名。

同时,里耶秦简所使用的竹简,在纸张发明前,长期是汉字的主要书写载体。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孙华表示,早在商代,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竹简和毛笔搭配进行汉字书写,《尚书》中就有“惟殷先人,有典有册”的记载,“典”和“册”都和竹简有着密切的关系。

孙华表示,由于单片的竹简在形体上比较细长,为了在书写时不超出竹简的两边,一些原本出于象形原则横向较长的字,如犬、马、猪等被转为竖向书写,“同时,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汉字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的书写方式,也是从竹简时代延续下来的书写传统,之后虽然纸张取代了竹简成为书写工具,但是大家翻开线装书就能看到,上面的格子都是竖着画的,这其实是在模拟竹简。”

“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执行策展人原媛:

我们知道隶书是发轫于秦的,是当时的文职官员所常用的一种快写体。因为小篆这种书体写起来非常繁琐,而当时统一帝国对书写和文书的需求大大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小篆没有办法满足实际的需求,隶书就应运而生了。

隶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蚕头燕尾”,并且隶书的出现除了取代了小篆以外,对于中国书法也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是彻底把书法艺术从象形中解放出来,相当于它是解放了线条,中国的书法也终于开始有了自己的审美自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件里耶秦简,它当中的内容涉及到了秦代的典章制度、行政设置、军事动态、民族关系和当地水文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非常标准的秦代官方文档。但这样的文档里面,书写它的却绝大多数都是隶书,而并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官方颁布的小篆字体,这也就说明秦隶当时凭借自己便捷的书写方式被广泛地使用,成为了秦官方的实用手写体。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摄影 黄潇

剪辑 李蕾

视频校对 张译文 徐海鹏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