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雨/文
7月7日,星期五。人文天府,文化四川,在这里,天府周末与你每周相约。
22年前,成都金沙遗址的意外发现,成为21世纪初中国最重要的考古成果。精致而充满浪漫色彩的太阳神鸟金箔,更是一举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符号。今年5月,300多万字的《金沙遗址——祭祀区发掘报告》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吸引了学术界的关注。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首次建立了祭祀区完整的年代框架和分期体系,距今3500年前金沙遗址开始祭祀的认识,将史料记载的成都在公元前316年建城的历史一举提前了上千年。
神秘的古蜀文明源自哪里?古蜀先民来自何方?古蜀人与黄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流域先民如何交往交流交融?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古蜀记》6月10日在央视开播以来,持续引发公众围观。5集纪录片,通过对神秘古蜀王国的最新考古发现,深入揭示古蜀文明如何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文明交流融合,生动呈现古蜀文明的辉煌以及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
古蜀文明第一缕曙光,为何照亮5000年前的营盘山?镜头、语言、形式结合,讲述古蜀悠悠历史……本期“西岭雪”版组织了相关的评论文章,对《寻古中国·古蜀记》进行深度解读和评析,敬请垂注。
您一直会在——缅怀黄永玉先生;在雨中(组诗)……本期原上草请看各位作者的妙笔深耕。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标题,深入阅读:
9版
《金沙遗址——祭祀区发掘报告》出版 300多万字考古材料证实:成都建城史向前推进上千年|天府周末·封面
10版
《寻古中国·古蜀记》:在文明纵深处探寻 解码古蜀文明变迁 |天府周末·文化潮
“休眠”,辛弃疾行楷书《去国帖》将撤展 上新!元刻本《乐府诗集》来了|天府周末·文化潮
11版
古蜀文明的第一缕曙光 照亮5000年前的营盘山|西岭雪·《寻古中国·古蜀记》评析①
镜头、语言、形式结合 讲述古蜀悠悠历史|西岭雪·《寻古中国·古蜀记》评析②
历史唯物主义观视野下的现代考古诗篇|西岭雪·《寻古中国·古蜀记》评析③
为中华文明的当代传播增添生动注脚|西岭雪·《寻古中国·古蜀记》评析④
知所从来 知其所往——文化探源之旅|西岭雪·《寻古中国·古蜀记》评析⑤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