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若栋
茶马道把枕边的驿站串联,夜的救济粮
从闹市奔赴隐户。
门童放下长盾,摊开慰藉流露的孤掌,
交易着词语。天河从篱笆滑落,
扶住一墙书山的滚烫。
这楼台之主,
是意识里翻天覆地的商帮。
纸和新樽,正水路兼程,邀尽所有色物。
以往的山川在喉咙口逆流而去,
胃里的深霜刮下故乡与他乡的仓皇。
尘埃坠落的甬道里,年轻人的司南指往更远方,
马蹄撇下二十年的踯躅,
青衫的枯涸、雨露和文章。
我欲穷千里的风衣吊牌下,
飘满了此身黄河入海的作品。
新生文献的寓所申饬着悲情主义的浩荡,
希庇亚斯成为地中海的影子、当田横的玉带
照向齐地的尽头,当权宜之计
忽为帝国余韵的门窗。反复调试,
在情感和时空里捞出配饰与扎甲,
当咖啡的唱句或酒色颓然之歌,
卸下石雕的肩膀。
当世界深谙拥吻,然生命向寂寞通航。
单掌
“故其精灵则井络垂耀,江汉遵流。”——《华阳国志·蜀志》
杯口低了一些,
嘈杂的色卡是寂寞的灯谜。
窗子低了一些,仲夏的韵脚都乱了,
本地的小桥流水转动为异地。
现实低了一些,
目睹严加守备的梦想灌溉全城,
所有问候的方言坐进手册。
酒精低了一些,
太多虚醉的他乡之客,方挥双臂,又抱阑珊,
从残诗中看西岭。
书柜共我,无酒可饮,相视不语,
这凝固的态度、这轰动之夜。
烟花撇下了历代的月明。
今晚我找相如的赋和文君的琴,
以及路在哪里。
去找天竺的马蹄铁由滇入蜀,
昆明池的楼船在哪里,
唐王朝遗落在川南的剑柄,
荡起,岷江的千堆雪。
李杜是盛名的来者,其后韦庄、陆游
纷入锦城。商帮的交子在哪里。
关于此地,盖碗茶汤浸泡着风物和风景,
武侯祠前,半柱香蜡未散。
时间是古老的中国画、
经卷呕血、汉方陈情。
作者简介
高若栋,成都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文字散见于《飞天》《草堂》《中国诗人》等,出版作品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