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宜宾之“宜”②丨以文营城,软实力赋能宜人宜宾硬支撑

2023-09-29 23:24:4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川观新闻文旅智库调研组



核心提示






三江汇流肇造的宜宾城,面对四方宾朋们介绍自己时,会亮出三张特别的名片:中国酒都、中华竹都、中国早茶之乡。


这呼应着宜宾的“精、气、神”,再延展开,是持之以恒的“精益求精、和谐共生、创新开拓”。千年古城宜宾正以文营城,用软实力赋能硬支撑。

用花团锦簇形容此时的宜宾,再贴切不过。

全国演艺博览会、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第九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2023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暨“安逸四川之夜”……3天内系列重要文旅活动接连在宜宾上演。

中秋夜,人称“秋晚”的央视中秋晚会开播,作为录制地的宜宾,在央视上向全国观众展示“诗、酒、月、水、竹”五种文化意象。

“长江首城 宜人宜宾”,宾朋相聚、万众瞩目。宜宾以文营城,用实干实证了吸引力定律。


“安逸四川之夜”——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广主题活动在宜宾长江公园

以文营城

禀赋与机遇碰撞出独特的发展优势


把宜宾“中国酒都、中华竹都、中国早茶之乡”这三张名片延展开来——

4000多年酿酒史,锻造中国名酒五粮液,源自于孜孜以求的精益求精。

万顷碧波的蜀南竹海,守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也随着文旅发展成为致富一方的产业,这是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之气。

好山好水出好茶。茶是商品,香飘海内外,更是文化,茶旅融合走出更宽路径,这是创新开拓之精神。

这样的“精益求精、和谐共生、创新开拓”之“精、气、神”,浸润在城市经纬之中,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宜宾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宜宾大力实施“景区品质、城市环境、公共服务”三大提升工程,全面梳理实施14个中心城区重点文旅项目和31个全域旅游拓展项目,确保以崭新的形象迎接盛会的召开。

景区品质提升方面,大力实施了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质六大行动,升级改造蜀南竹海、兴文石海、李庄古镇等重点景区,打造了“宜宾新十景”,大力培育研学旅行、夜游长江等旅游的新业态。

城市环境提升方面,投资34.7亿元的城市内环线项目在大会前建成通车,新改建停车场73个、新增停车位1.3万个,致力为游客提供便捷舒适的城市环境。

公共服务提升方面,坚持将筹备工作同民生保障结合起来,实施“幸福宜宾”城乡文化服务提升工程,新(改)建县级公共文化场馆18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公共绿地等设施396片、6万余平方米。同时,坚持以会促产,签约文旅招商项目25个、总投资175亿元,为宜宾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宜宾文旅先天禀赋与发展机遇碰撞,催生出独特的发展优势,活力迸发。

时代同频

古今融汇、多元融入,文旅新作不断


9月26日晚,全国演博会开幕式“我住长江头”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宜宾长江地标广场先声夺人。无人机在空中变换出各式造型,三江沿岸,科技光感交织,勾勒出现代化山水城市的轮廓。


全国演艺博览会落地宜宾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楼”的夹镜楼,此刻华灯璀璨、熠熠生辉,许多宾客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幕。

如果说,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五粮液景区、中国李庄四大文旅核心品牌算是“传承的家业”,频频成为热门打卡地的夹镜楼、三江口CBD等“宜宾新十景”,则是在古今融汇、文旅融合、多元融入的发展理念下,打造与时代同频的文旅新作。

从历史渊源来看,夹镜楼是“老楼”,其建造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初年,初名“合江楼”。几经辗转,2021年夹镜楼经重修再造归来,成为如今的气势巍峨的模样。

从功能定位来看,夹镜楼是“新楼”,除了登高望远,更成为城市的一个文化会客厅。一楼以长江文化为主线,展现以文化、生态为底蕴的大江文化。二楼主要展现宜宾酒文化发展历程,展现宜宾灿烂辉煌的酒文化。

而就在这个中秋国庆双节假期到来之际,夹镜楼又添新风采——在负一层打造的“风起长江”全景声沉浸式剧场,将通过声光电技术,和3D特效等,打造沉浸式全新看剧体验。


央视秋晚主舞台位于宜宾长江公园(图源节目组)

与时代同频,激活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创造力,持续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形态,大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旅游吸引力、产业竞争力的宜宾行动,已然启程远航。

位于屏山县书楼镇的马湖府古城,是四川有史以来最大的地面文物迁建工程。为了支持向家坝水电站建设,2012年电站蓄水前,省市县多方合力,将屏山老县城和周边多个乡镇淹没区域内抢救出来的44栋古建筑拆卸,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逐一编号,再历时多年按原样复建,形成今天的马湖府古城。

就在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这个金沙江旁的古镇,也即将“重光归来”,以“古镇旅游目的地”的新身份,让古老历史再现、让珍贵的文物遗存“活”起来。

美好共享

向内“托举”市民文化生活基底


在宜宾三江新区,宜宾市博物院、宜宾市文化馆并行而立,大气磅礴。

如果说博物馆是一座城市向外展示自己的窗口,文化馆则更多地是向内“托举”市民文化生活的基底。

在宜宾,这个基底铺得广、垫得高。走进市文化馆,舞蹈室、器乐室、书法室等各类艺术门类培训教室一应俱全,更有一个可以容纳700名左右观众的现代化剧场,以及两个可以举办各类摄影展、美术展的展厅,在这里,交响音乐会、市民文化节等持续不断上演。

“有了场地,我们的公益培训班从过去的几个发展到了如今的二十多个,并且推出了专门针对上班族的夜间延时课和针对青少年的周末班,让公共艺术普及更多人群。”宜宾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说。

文旅带来美好共享,着眼点不仅在城市,也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水榭楼台、翘角飞檐,走进李庄古镇,就走进了真川南。作为全市文旅重点项目,2020年,李庄启动升级改造,新建了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中国营造学社陈列馆等标志性景观。同时通过“文旅+”业态引入,展现古镇新国潮。截至目前,今年接待游客人次已突破200万人次,也让当地人提到自己的家乡更有自豪感。

文旅融合的勃兴,从古镇辐射到更广范围。李庄镇的高桥竹村,从川南典型的传统农耕村落蝶变成为富有鲜明竹文化特色的乡村振兴传统村落。

来到这里,一步一景讲述着林徽因诗中所描述的“渔樵耕读”的故事,也蕴藏着独属于这片土地的文化因子。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实现村民的大幅增收,也极大带动了乡村基础设施和乡村风貌的改变。高桥竹村负责人说,文旅发展给乡村带来的,是经济与精神的双重提升,是富足与美好的无限未来。

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以软实力做强宜人宜宾的硬支撑。

撰文:吴梦琳 余如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