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当潮!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成都赛区嘉年华活动举行

2023-09-28 00:22:2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何勇

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传统民间艺术遇上乡村振兴新故事,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9月27日晚,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春笋广场上,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成都赛区)嘉年华活动开启。


乡土文化潮起来

三大篇章串联17个区(市)县

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成都赛区)嘉年华活动以广袤乡村为大背景,以乡镇群众为主角,创新舞台策划、节目编排和视听呈现。以歌舞表演、情景讲述、非遗展演等丰富的表演形式为载体,配合大赛颁奖环节,全景展示成都乡村文化建设新成果。

嘉年华活动紧紧围绕做优公园城市乡村表达、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等乡村振兴文化内涵开展,以“四川‘乡’当潮”为主题,借助“那山—乡韵流芳”“那水—乡富民强”“那人—乡美人和”三个篇章有机串联17个区(市)县推选的优秀节目进行综合展演。

其中,“乡韵流芳”篇章,主要展示优秀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通过在线“缫丝”“号子”“背夫”等逐渐消逝的传统文化元素,回溯和表达天府之国的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不畏艰险,用肩膀和双手扛起希望与幸福的伟大精神。

“乡富民强”篇章,用热气腾腾的烟火气息秀出乡镇魅力,铿锵有力的喊山歌谣、茶韵袅袅的陈家茶语,节目再现农民劳动的艰辛、丰收的喜悦、生活的幸福,将日常劳作生活用欢快的歌声谱写出斗志满怀、富裕收获的田园交响曲。

第三篇章“那人—乡美人和”则以一个个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现实典型案例作为改编原型,展现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新气象,描绘新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

三个篇章将乡村振兴的“中国故事”与本地传统舞蹈、非遗、民歌等形式相结合,集中展现了文艺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创作成果。


非遗传承

天府文化光彩熠熠

自首届大赛启动以来,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涌现出一大批精彩的典型案例,乡村振兴的进程得到有力推动。邛窑柴烧、南宝山羌族集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洛带客家山歌等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名片”进入广大群众视野;《杨柳河水浪悠悠》《客家水龙谣》等一批展示蜀乡风采和天府文化独特魅力的作品通过艺术创造,重新焕发活力,“飞入寻常百姓家”。

活动现场,来自蒲江县的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蒲砚制作技艺、草木染技艺、明月窑陶瓷制作技艺在同步开展的乡村集市上惊艳亮相。

高水平做好文化传承文章,接续非遗技艺之“魂”,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国际陶艺村是成都周边有名的“网红村”,被誉为“成都人文新胜地”,创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甘溪明月窑,完整沿用唐代工艺,被称为“活着的邛窑”。明月窑陶瓷制作技艺在2019年4月成功入选成都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魅力竞演好戏连台,颁奖环节激动人心

嘉年华活动上,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成都赛区系列活动评选出的优秀节目、组织奖等奖项最终揭晓。

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颁奖环节也牵动着各参赛单位的心情。五月以来,成都赛区17个区(市)县踊跃报名参加本届赛事。从多姿多彩、喜庆热闹的民俗活动,到风光旖旎、引人入胜的乡村美景,再到扎根乡村、认真创作的非遗手艺人,各参赛地区在线上线下掀起了一波特色“乡村热潮”,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截至目前,成都赛区在四川“乡”当潮平台共上传短视频1800余条,热度值近两百万。17个区(市)县以广大群众为演员,以乡村文化为主题进行竞演,形成了近200个线下竞演节目,参与演员达2000余人,覆盖群众200万余人次,有力推动了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广泛传播。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关键在人。

广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开赛以来,成都赛区根据各参赛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指导,专家评委明确“重引导而非主导、重培育而非代替”的角色定位,针对不同内容提出符合现状的指导意见,为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为乡村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思路。

组委会专家评审团队最终根据线上传播热度及线下竞演效果,结合文化传承、文化发展等相关因素,确定邛崃市选送的《临邛汉卷》荣获“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成都赛区优秀节目一等奖”,彭州市、青白江区、蒲江县等参赛单位荣获“四川省第三届乡村文化振兴魅力竞演大赛成都赛区优秀组织奖”。

(主办方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