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曲艺如何推进创作?抓人才、提转化率、打造正向闭环……

2023-09-27 00:03:2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诗侠


推进会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 李婷 摄影报道

“不能让人才流汗又流泪。”“作品投入市场化验,拿给观众检验,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继续干。” “总想办法往得奖标准强行贴标签,小剧场观众是不会喜欢的。”9月26日一早,中国曲协加强曲艺创作推进会在乐山举行。擅长语言表达的曲艺工作者们在现场“妙语连珠”,其中不乏一些“辛辣”务实的观点。推进会聚焦新时代曲艺创作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痛点与难点,基层一线曲艺工作者、全国各地曲协代表、曲艺研究者、管理者一起交流经验、分析问题、找出共识。

源头:

规范“名师带徒”机制,孵化领军人才

好曲艺作品源头是有好剧本,好剧本一定离不开好的创作人才。怎样保护好人才,为其营造良好创作生态?

作为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评选活动长期落地的江苏省经验丰富。江苏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孙志兵介绍的“师带徒”计划吸引了不少同行和领导的注意——近年来,当地开启以3年为周期的“师带徒”计划。

师徒每人10万元支持,直接打到个人账户,尊重艺术传承规律,唯才是举。对每队师徒的指导次数、作品等进行量化考核,列出详尽的传承三年规划,比如每季度要求师徒指导次数不少于3次,等等。在这个机制下,江苏省先后有29对师徒入选,多位徒弟摘得梅花奖、牡丹奖等奖项。此外,当地政府设立并支持江苏省文艺大奖·曲艺奖,做好冲击文艺高峰的作品储备,让人才青黄相接、薪火不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唐爱超也分享了浙江的“文艺名家孵化计划”,整个计划要求公平公开竞争,一人一方案,集中力量培养行业领军人才。

机制要规范,才能保证人才不寒心,年轻人不受伤。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作为行业领头羊之一,先后培养出相声演员马季、李文华、唐杰忠、郝爱民、姜昆、赵炎、冯巩等曲艺名家,他们一直保持着表演和持续创作的优良传统,为包括春晚在内的各大晚会输出了大量优秀作品。团长王宏坤分享着其中“秘诀”,强调机制一定要规范,尊重人才知识版权。他细心地关注到,许多最鲜活的故事,其实往往来自最基层的学员,不能让基层工作者流汗又流泪,署名时一定不能辜负他们的才华,让其他人不劳而获。每年人人都要拿新作品来考核(创作占60分,表演占40分),不能吃老本。

过程:

打造正向创作链,提高作品转化率

创作属于个人,如何在保留创作者个人能动性的基础上,让作品与时代同频共振?唐爱超直言,这需要在创作链上打造作品加工流水线,完成创作正向闭环。在这个过程中,补上文本创作的短板,把源头素材朝作品、精品去锤炼,在每个环节提升作品登上舞台的实际转化率。为此,浙江定期举办曲艺故事征文和演讲活动,发现好素材后邀省内外专家提出修改意见、打磨提高作品艺术水准,设立的省级曲艺奖,与牡丹奖的冲刺创作时期时间挂钩,打通曲艺精品创作的最后一公里。


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李多发言

以项目为抓手是不少曲艺院团的打法,具体做法不尽相同。四川的“曲艺流动讲堂”保留专家授课、改稿、座谈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授课专家示范演出和学员专场惠民演出等形式,将课堂授课和舞台展演结合起来。“专家不只授课,还要演出示范;学员们不只听讲,还要登台展现,这种带有极强互动性的教学促进方式让老师和学员之间的交流更深入、更彻底、更有效。”四川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李多介绍,与此同时,通过关注“我眼中的新时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全国全省重大主题和社会热点事件,让曲艺家们与各艺术门类的创作者一起深入生活,交流互鉴,更好地开拓视野、捕捉题材、挖掘内容、促进创作,推出了《三星伴月》《种子》《九曲黄河第一湾》《黄荆树》《暖阳》《我们的力量》《一碗豆花饭》等一批较有质量的曲艺新作。

而上海的“滑稽下午茶”以轻松聊天的氛围更显“海派”。下午茶展开创作者头脑风暴,曲艺编剧可以邀请话剧、淮剧、媒体社会各界的朋友集思广益侃侃而谈,打造出的精品不是按件计费,而是以作品质量评级开稿酬,为推动创作思路寻找更多可能性。

推广:

曲艺需要融合破圈,但要避免过分歌舞化、碎片化、杂耍化

传统曲艺作品在新时代下面临机遇和挑战,不少业内人士在破圈和跨界上达成共识。中国艺术报社理论副刊部主任邱振刚发现,这次中国曲艺节开幕式上,很多作品表演形式丰富,曲艺和现代声光电科技融合得很好。

“跨界融合突围破全,能丰富艺术形式,跨界是趋势,融合须谨慎。”重庆市曲协副主席、重庆市曲艺团艺术总监袁国虎强调,行业对初期作品一定要有辨识能力,有的作品形式技巧好内容欠缺,就集中火力去做好内容,要搞清楚跨界的本质是什么,能容则容不能强求,最终好不好还是观众说了算。

从事曲艺研究的中国曲协副主席吴文科提醒,所有曲艺品种都离不开方言艺术,不能为了拓宽市场去舍弃曲艺本质,也要避免曲艺过分歌舞化、碎片化、杂耍化。中国曲协副主席暴玉喜也认为,创作好作品是每个曲艺人的愿望,最终大家还是需要走进生活寻找源头,深入到生活中去,把心灵感悟融入曲艺创作之中,多问问:“你写的观众能接受吗?” 毕竟,曲艺是一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秀传统艺术。

听到大家的发言,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发航表示意犹未尽。他说,这个会议只是一个开始,曲艺创作的方法和路径,还需要大家面对面、深入交流,才能有助于整个行业的长久发展。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