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汪志:杨老师三劝我回校

2023-09-07 18:53:2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汪志

秋风送爽,九月既是开学季,又有教师节,看到一群群孩子高兴地去学校,又在老师的护送下平安回家时,我不禁想起了初中班主任杨老师三次劝我回校读书的事……

我初中是在离家几公里外的乡镇中学读的,早上天没亮就要起床步行去学校,中午不回家,午餐只能随便应付,晚上回到家已经天黑。我第一次走那么远的路去上学,感觉很吃力,尤其是初一下学期,那阵子几乎天天下雨,上学的路是弯弯曲曲的乡间土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寸步难行。

我瘦小体弱,终于吃不消,便不愿去上学了,三天没有去学校。第四天,我正帮父亲犁地,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我眼前,是班主任杨老师。那时候学生都怕老师,我当即像做错了事的孩子,吓得跑开了,杨老师边追边喊我,我跑得更快了。忽然我听到身后响起一声“哎哟”,我回头一看,是戴着近视眼镜的杨老师不慎摔倒了,我急忙跑回去。杨老师一边擦拭鼻血,一边厉声问我:“几公里的乡路、几天的毛毛雨就把你吓倒了,想想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受冻挨饿都挺过来了。你现在这么点苦都受不了,怎么走出大山?”我耷拉着脑袋,老师的话让我深深反思。第二天,我重返学校了。

那个年代,父母担子重,我家兄弟姐妹六个,父母每天起早贪黑忙碌。初二那年,有一天我放学回到家,父亲对我说,从明天开始不要上学了,读了初中还是要回家种地,还不如趁早学点手艺。

父亲的话在当时的我看来颇有道理,那个年代考高中、考大学难度都非常大,一个班级没有几个人考得上高中,更别提大学了。像我们一千多人的村子,有时候几年都没人考上高中。我问父亲我该学什么手艺,父亲说学木工。那时木工行业很吃香,俗话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我当即同意了。我在一个木匠亲戚家刚学了三天手艺,哥哥就把我叫回了家,说杨老师又找上门来了。

杨老师当时跟我父亲说:“不管什么人,要想有前途就得有知识,知识改变未来,知识从哪来?上学读书。过去穷人没学上,吃了没知识的亏,现在有机会就要让孩子多学习,即使考不上高中和大学,多读点书也有益无害。”杨老师又对我说道:“学手艺固然重要,但上学读书更重要,要想成为有用之才,上学读书是首选,不要只顾眼前,要看长远些……”杨老师的苦口婆心令我羞愧。我再次背上书包去学校了。

杨老师第三次劝我回校是初三上学期时,我读小学时没有英语课程,到了初中才有英语课。我没有语言天赋,连二十六个字母都记不住,英语单词要么念错,要么发音不准。教英语的老师是个省城来的女老师,她每次上英语课,我越是不会她越喜欢提问我,回答错了就罚站,为此我自尊心作祟,和她顶了几句嘴后,索性不上学了。

记得那天,天下着大雨,我刚从外面割猪草回家,一进门就看见杨老师和英语老师都在我家。父亲狠狠地训斥了我,但没想到,英语老师竟然向我道歉,说她教育方式方法欠妥。杨老师则批评我不求上进、偏科,遇到困难就逃避,说我其他科目成绩都优秀,唯独英语不行,主要是没有用心去学。

英语老师的举动和杨老师的话语令我倍感羞愧,从那以后,我坚定了发奋学习的信心。杨老师和英语老师给我制订了英语学习计划,每周六英语老师辅导我半天,同时我也发奋学习。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英语成绩一下从全班倒数第一上升到全年级前列。

杨老师三劝我回校读书的事,老师们帮助我的事,一转眼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但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老师们像一根根蜡烛,照亮了我的人生。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