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钟正林:夜宿羊茸寨

2023-10-30 19:03:1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王向华

钟正林

观光车爬坡上坎,转弯抹角,仿佛在走八卦。开车司机说,寒露与霜降这段时间,漫山红遍,我们羊茸·哈德藏寨远比芦花镇赶场闹热,因为羊茸寨是黑水八十里彩林中心,到这里金秋观彩林的游客可多了。沿途是石头码砌的别墅,红瓦顶,彩绘柱檐,画栋雕窗,一家紧挨一家,沿山坡层叠,彩林恰似水彩颜料泼在落坡的夕光中,绚烂又神秘。

入住的第二晚,拉日恩的弟弟、村委会副主任板马木告诉我们,这个寨子是新建的。羊茸村老寨子在河对面,由于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国家启动了搬迁计划,修筑了高等级旅游环线,打造了奶子沟景区、白塔广场、昌德红色旅游基地等。2015年,新村冒着风险尝试“支部+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星级管理与民族特色文旅赋能,国内外客人慕名而至。

观光车到了一幢青石码砌的三层独幢藏式别墅前,门前两棵冷杉树,一绺青青菜地,莲花白已卷朵。屋檐下睡着一位太婆,一身对襟衣,发髻上别根彩簪,正晒夕阳。她向我们伸出手,曲起拇指,扁嘴动着。凭见识,是在向我们问好。

底屋是客厅,两根方柱作栏,如是过去讲究人家进门的屏风吧。木栏下是一大铁鼎,灯光下不经意会被看着是一口水缸。过去我去过马尔康的藏族人家,进门就是一个大火塘,火塘上的铁索或葛藤吊着黑铁锅。平时铁锅里温着水,炖着羊肉牛骨头之类。冬天一家人围坐烤火喝青稞酒。现在修了雅致别墅,烧煮用的是电,世世代代离不开的鼎锅就作为了纪念装饰物。

外面看,屋墙全是石头码砌;进屋来,屋内壁和楼梯却是实木,散发着好闻的木香。拉日恩将房卡在不锈钢门锁上轻轻一刷,微缩的藏式华庭就亮了眼,宽敞的居室,大花一样绽开的玻璃吊灯,大床上红灿灿的被子,床尾搭条藏式条纹巾,床头两边是两盏玻璃马灯。面墙是大推窗,由四扇木质雕花小窗组成,开了的一扇正对着大青山,暮霭层层,夜雾已如羊群般悄悄爬上山沟。

我喜欢临床的藏式茶几和褐绒地毯座,还有龙纹的藏式烧瓷茶盅。索性就泡了稞子茶。稞子茶是筷子粗杆铡成的颗粒,黢黑,冲泡出的水却金黄。泽尔登说,当年红军芦花会师喝的就是这野生茶。

拉日恩大块头,满月脸、淡妆眉,一对大眼睛会说话。但她待我们却少言,住了三晚,吃了三顿早餐,总共没说上几句话。问她村上的事,她说不知道;问她的名字拉日恩是什么意思,她说不知道;问她可不可以加个微信下次来住好联络,她说不行,找前台。就是公司了,可以理解为这里管理的规范化。晚上在楼梯上碰见,她会笑问你们明早几点吃饭?我答7点半,就再没有多余的话。

后来见到她弟弟板马木,恰好与她相反。我在寨子曲径上碰见他是夜里10点多,他弯腰从足下摘了两片叶子递给陌生的我说,你含在口里嚼,就没有了酒味。实际上,这是薄荷。

奶子沟水声淙淙,永不寂寞地奔流着,我知道,愈往高原深处走,会有无数条这样的河沟,包括要去的达古冰川的冰雪河,维多村的哈龙沟,最终都汇成了浩浩岷江,奔向巴蜀以外更广大的世界。

当天夜里,我与同行的领队马哥和诗人舟歌、陈修元下楼去拜访了泽尔登。在微信上记录一会儿,我会去藏屋外上传一会儿内容。联通手机在屋里没信号,要出屋,走到彩绘的屋檐下,恰好就在昨天来时阿婆睡着晒夕阳的位置,手机一下就有信号了,真是神奇。

泽尔登讲,他1964年参军时19岁,1968年入党,是羊茸寨第一位党员。1969年退伍后,任村支书20多年。他与老婆生育了5个子女,老大、老二、老五是儿子,老三、老四是女子,拉日恩是老三,老四嫁得也不远,在芦花,就是红一军与红四军召开的芦花会议所在地,幺儿子板马木,在村上任村委会副主任。

板马木一会儿来了,是泽尔登给他打了电话。他讲,现在的羊茸·哈德藏寨被中外游客称为神仙居住的地方,正好体现了当年村支书三郎俄木引进星级管理经营的前瞻性,请来五星级景区管理专家,每家每户的年轻人都是培训考试合格上岗的。大胆投资修建的藏寨2015年开始营业,当年每户收入就有一二十万元,几年就把修寨房的款子还清了。先前胆小怕折本的就大胆找公司投资并修建民宿了。昨天还有印度尼西亚的两位客人入住他家,霜降前后的民宿房早已被澳大利亚的几位客人订了。

夜已深,三和白塔广场的芒筒声和歌舞声已安静,墙上的白石子如圣洁的小仙女样看着我。老党员泽尔登和上届村支书三郎俄木及本届村干部板马木等一拨接力一拨干的事迹在我眼前闪烁。迷迷糊糊,隔壁传来惊喳的女声:“快起床看炊烟了——”

声音中带着久别重逢。

赶紧起来,开窗。山巅已现出熹微,青色的炊烟从藏寨红屋顶上吐出,袅袅飘绕,多彩的山林渐渐明亮起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