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毛翰:吕进——摘取诗学王冠的人

2023-10-26 10:33: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毛翰

巴山与蜀水

吕进先生是我在西南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时的导师,我们有长期的亲密无间的师生情谊。在他60岁华诞的时候,我曾赋诗志庆:“才华天造就,不改是童心。坐论诗中道,笑谈诗外人。上园多紫气,王冠铸诗魂。弟子满天下,号称吕家军。”

吕进先生出生在成都。从位于成都后子门的川西实验小学毕业后,吕进在成都七中就读6年,然后到重庆念大学,此后就一直留在重庆了。

上世纪50年代吕进读书的时候,七中有4位理科教师颇受欢迎。学生们编了一首顺口溜:“真物理,假化学,熊代数,唱几何。”真物理是指姓曾的物理老师,毕业于北大,后调到西南师范学院物理系。假化学指姓贾的化学老师,后来调去四川师范学院化学系。熊代数非常有个性,上了熊老师的代数课,不用复习,一切了然于心。唱几何当然是几何老师,他是咏唱着上课,唱到重要地方,会改为说话:“注意,这里很重要啊!”

成都没有忘记吕进。2005年5月,在成都七中90周年校庆庆典上,时任校长王志坚致辞说:“成都七中培养出了李萌远、陈家镛、叶尚福、王昂生等院士和屈守元、吕进、白敦仁、冯举等知名学者。”院士外的4位都是文科学者。

巴出将,蜀出相,“出相”的成都给予了吕进最初的文化熏陶。


吕进(中)出席全国诗歌座谈会与吉狄马加(右)、晓雪(左)合影

学者与诗人

吕进先生不以诗名,由于在诗歌研究和评论方面的成就,他的诗被他的诗论掩盖了。在诗坛,他的大名前的定语,总是评论家而不是诗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定语似乎更趋定格了。但在本质上,先生其实是多感、多情、多思的诗人。他从小学时代开始发表诗作,这一点鲜为人知。

有这样一件趣事。上世纪50年代初期,四川分成川西、川东、川北、川南4个行政区,成都是川西首府。川西文联只有一家刊物《川西说唱报》,小学生吕进投了稿。编辑部回信,约他面谈,回信署名“茜子”。吕进兴奋不已,这可是他当时崇敬的诗人啊!

川西文联在布后街,小学生吕进找了好久才找到布后街。待到他走进编辑部时,编辑们都下班了,只有茜子还在等他。茜子一惊:“你是吕进?”他大概没有想到作者竟是个小孩子。然后就拍着吕进的脑袋,调侃道:“找不到布后街?你问警察叔叔就行了嘛!”

上世纪90年代,吕进奉教育部之派,到世界知名学府莫斯科大学做了半年访问教授。他和合作教授谢曼诺夫共同领衔完成课题“中国新诗在俄罗斯的翻译、研究与出版”。异国情调激发了写诗的灵感,学术研究之余,他一口气写了10多首总题为《风雪俄罗斯》的组诗,发表于《诗刊》。这组诗受到诗坛前辈艾青、臧克家、卞之琳等的赞许,臧克家专门给他写信夸奖这个组诗。

《风雪俄罗斯》成了吕进在诗歌创作上的代表作之一:“不是时装把俄罗斯姑娘打扮得漂亮/是她们的身姿能把任何衣裙都变成时装”“憔悴的俄罗斯,美丽的俄罗斯/你是一朵已经凋谢的不该凋谢的花/你是一部没有写完的世界必读书”。

教授、学者、客串诗人的身份,使得吕进拥有许多学生、朋友和粉丝,年老的,年轻的,海内的,海外的。有些朋友,甚至缘悭一面,但鸿雁往返,情谊很深。


世界诗歌黄金王冠

王冠与铜像

吕进有一顶仿照韩国古代迦耶王朝王冠制作的纯金“世界诗歌黄金王冠”,这是总部设在韩国、由30多个国家和地区诗人组成的世界诗歌研究会颁赠的全球享有盛誉的诗歌奖项。

当时,韩国方面邀请吕进去首尔受奖,并出席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吕进没能成行。中韩当时还没有建交,西南师范大学校长专门派校办副主任到北京办理赴韩手续,但手续太复杂,终究没有能赶上。

1993年,华文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召开,8个人组成的韩国诗歌代表团携黄金王冠专程而来。香港诗人犁青曾撰文介绍世界诗歌黄金王冠,说这是颁给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和有国际声誉的诗人、诗评家的大奖,并感叹“中国现在还没有人获得这个奖”。吕进成了中国第一人,《光明日报》在头版配图片报道,重庆电视台播出专题片《摘取诗学王冠的人》。


接受世界诗歌黄金王冠

也许有人会觉得,在中国为什么惟独吕进获得了黄金王冠呢?这其实是包含着必然性的。大家知道,与创作界相一致,中国诗歌理论界上世纪80年代在先锋派与传统派的激烈论战之际,另有一派悄然集结,并以其前瞻而稳健的理论姿态很快引起了人们关注。因为这一派的几位代表人物两度聚会于北京上园饭店,史家称为“上园派”,并约定俗成。

上园派的理论主张赢得广泛赞同,中国诗歌理论界的3个方阵先锋派、上园派、传统派,迅速形成“两头小,中间大”(古远清先生语)的格局,吕进是上园派的领袖人物。或许应了“旁观者清”那句老话吧,来自东方邻邦的第7届世界诗歌黄金王冠授予吕进,当然包含着他们对中国诗坛格局的某种评价。后来因为世界诗歌研究会会长金永三教授去世,王冠在颁发10届后就停止颁发了。所以,吕进就成了中国唯一的获得者。

吕进还有一尊青铜塑像。这是在他70岁寿辰时,学生们特地请四川美术学院专家制作的。时任西南大学校长王晓佳写道:“除了长期担任新诗研究所所长外,吕进先生在校内兼职不少。他担任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委员,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负责人,已经有20多年。他负责大学生素质指导委员会,主编文科学报,掌管文史学科的高级职称评定委员,等等。这样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校是不多的。他为学校的建设,尤其是文科的学术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因此受到全校师生的敬重。先生七十大寿时,学生们自发地为他塑了一尊苏格拉底式的铜像,就是最好的例证。”

旅英诗人虹影为此写了一首题为《地平线——祝吕进老师生日快乐》的诗:

你隐在大理石后

可你不是石头,我看见你这一身所经之路

年轻的鹰排成队列飞行,双翅因为感动沾有泪


工匠在辛苦地工作

太阳滑入云峰

太阳生在我们手掌上,这时工匠雕刻的一个名字

被我们不停地怀想


中国当代诗魂金奖奖杯

为伊消得人憔悴

吕进是诗人性情,对同事和学生热情,像春天;对歪门邪道,嫉恶如仇,是冬天。做事认真,事无巨细他都自己动手。

记得新诗研究所设立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作为评委会主任,连获奖证书他有时都要亲自去买。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请柬也要亲自填写。

他要做的事又太多了:每项工作都要耗去他许多时间和精力,而他所专注的还是诗学研究,他还得主持国家课题和重庆市的重大课题。

为伊消得人憔悴,长年超负荷运转,吕进虽然总是非常乐观和幽默,但常常露出一副倦容。有一次生病,他甚至半认真地说起立“遗嘱”的话,使得新诗研究所上下一片阴霾笼罩。待到西南医院作全面体检,发现并无大恙,“全封闭”休养一周后,竟是安眠药也不用服了,葡萄糖也不用输了。其实,一切都是劳累所致。

72岁时,吕进退休了。退休前,校长曾带着人事处长上门找他,建议他申报“资深教授”,这样,学术委员会通过后就终身不退休。但是,他婉拒了。可是,出乎他的意料,退休后的生活并不轻松,除了不带研究生,一切照旧,好像事情还更多。

退休后第一周,他就接到重庆市招办负责人的电话:“好不容易等到这一天了,这下你不忙了吧?以后语文考题就请你主持命题了。”吕进连忙解释,说明自己仍被新诗研究所返聘,而且,所外的学术会议、约稿、约讲、评审也实在太多啊。他继续着自己的生活节奏,全国诗歌座谈会、中国诗歌节、鲁迅文学奖评审这些中国诗歌界的重大活动,都有他的身影。

在上世纪80年代创建中国第一家新诗研究所,是吕进对诗坛的重要奉献。这家研究所是一个实体研究机构,既承担课题又培养博士生、硕士生和接待访问学者。

近40年来,新诗研究所成了国内外诗人仰慕的文化高地,培养了600多位博士和硕士。这些学生分散到世界各地,很多人已经成名。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在《吕进诗学隽语》学术研讨会上致辞说:“作为西南大学校长,我为此感到高兴。我希望有更多教师像吕进先生这样,为西南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术建设作出无私的奉献。”

学生们热爱自己的导师,时刻和导师保持着紧密联系。有人感慨:“只要吕进现身微信的朋友圈,他的跟帖总是天文数字啊!”


博鳌国际诗歌奖奖杯

中国诗坛常青树

吕进先生是当今中国诗坛拥有自己一套诗学理论系统的学者。著名诗评家阿红在《一个新体系的构建》中写道:“吕进,以他对中国古典与现、当代诗歌理论的广识,以他对世界诗史与著名诗歌理论的博知,以他对哲学、心理学、创造思维学的理会,以他敏锐的领悟,独立的思考,以他诗歌创作的经验,呕心沥血,运筹帷幄,终于为中国现代诗学创建了一个新的颇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吕进的诗学著作很多,有40多部。

1982年出版的《新诗的创作与鉴赏》是他的处女作,这本书问世后受到广泛欢迎,3次再版,仍然一书难求,为他的诗学研究赢得了最初的声誉。

199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诗学》被诗学界认为是吕进的代表作。这本书提出了一个中国现代诗学的完整体系,受到诗学界高度评价。当新诗已近进入低潮,这本书还在1997年再版。

从1982年起,吕进几乎每年都有新著,直到2017年的《现代诗学:辩证反思与本体建构》、2018年的《吕进重要诗学论文精选》、2022年的《吕进序跋选》,都是常被引用之作,也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等重要机构收藏,评论界称吕进是常青树。

他担任第一主编的《爱我中华诗歌鉴赏》《新诗300首》《外国名诗鉴赏辞典》《新中国50年诗选》《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手册》等10多种书籍也颇获好评,点击率很高。《四川百科全书》有29卷之巨。

2004年推出的《20世纪重庆新诗发展史》,作为国内第一部地域新诗史,产生了很大影响。2009年西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4卷本《吕进文存》,西南大学和重庆市文联联合举行了隆重的首发式。这套著作现在已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和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收藏。

吕进在多个领域从事美的创造,他的散文集《岁月留痕》《落日故人情》《多少话留在心上》,都有大量粉丝。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为吕进粉丝取名“铝丝”。

研究吕进的著作也陆续问世。张德明、姚家育的《吕进诗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16);熊辉的《人淡如菊:漫话吕进先生》(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向天渊的《吕进诗学思想研究(上、下)》(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泰国诗人曾心的《诗学隽语与泰华诗歌》(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王珂主编的《〈名作欣赏〉别册:吕进画传》(2020)都引人瞩目。


吕进(前左)在台湾与诗人余光中(前右)相见握手

吕进是学外语出身的,这给他致力于中外诗歌交流带来了方便。这些年,他先后应邀到日本九州大学、俄罗斯莫斯科大学、韩国延世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讲学或访学,出席了在日本前桥市举行的第16届世界诗人大会。

他的诗歌论文和诗歌先后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美国、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新加坡、菲律宾、泰国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还编辑出版了他的语录体著作《吕进诗学隽语》,在泰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出版。

曾心写道:“几十年来,吕进在中国诗坛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影响,持久而不衰。有人说,西南大学并不在北京,但是吕进在遥远的重庆发出的声音总是受到全国关注。他的学生遍天下,号称吕家军。”

韩国学者许世旭说:“吕进在中国诗坛是一座高山,众人景仰。”日本学者岩佐昌暲写道:“我喜欢吕进这位诗人、诗歌评论家,喜欢他的博学、坦率、热情和幽默。他的这些性格特点是通过跟他的极平凡的交往中体会到的,我正是通过他了解了新诗所。”新加坡诗人陈剑写了《诗坛泰斗吕进》专文,对吕进的诗学思想给与高度评价。

作为知名学者,吕进即使进入了老年也在收获荣誉:2017年获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授予的“百年新诗贡献奖•理论贡献奖”、2018年获(香港)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授予的“中国当代诗人杰出贡献金奖、2020年获(香港)国际华文诗人笔会授予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 2021年,新加坡亿科出版社推出中英双语版的《吕进诗选》,在2022年获得博鳌国际诗歌奖年度诗集奖。

年逾八旬的吕进总是轻人之所重,宠辱不惊,仍然忙碌在诗歌道路上。向诗而生的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心中别有欢喜事,向上应无快活人。

作者简介

毛翰,华侨大学教授。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