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国100讲”系列短视频今日收官 过去100天,我们这样挖掘“汉字”文化内涵

2023-10-07 18:24:58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引发观展热潮(成都博物馆供图)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10月7日,由川观新闻策划推出的“汉字中国100讲”系列短视频迎来第100期收官之作。在过去的100天里,“汉字中国100讲”系列短视频以成都博物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展出文物为线索,向广大读者讲述汉字与中华文明相生相发、互相成就的历史,收获广大读者好评。


"汉字中国100讲"系列短视频片头


“汉字中国100讲”系列短视频

“汉字中国100讲”于今年7月9日正式推出,当期内容聚焦辛弃疾楷书《去国帖》,至今日以乾隆御制重排石鼓文墨收官。100讲中,通过贾湖刻符龟甲、殷墟甲骨、史墙盘、晋公盘、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里耶秦简、虞世南楷书《大运帖》页、赵孟頫临《兰亭序》等文物,讲述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的汉字字体演变,和从龟甲、兽骨、竹简到青铜器、石碑、卷轴的书写载体变迁;通过李斯、王羲之、柳公权、欧阳询、苏轼、黄庭坚、赵孟頫、沈度、文徵明、祝枝山等历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真迹或拓片,揭示汉字书法艺术及文人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纸本真言、雕版印刷《金刚经》、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元刻本《乐府诗集》等历代印刷品,介绍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以及由印刷术带来的知识普及与文化繁荣……系列短视频各自独立,又内涵相通,共同构成理解汉字与中华文明密切联系的多个侧面,展示出“汉字中国”的文化纵深。


川观新闻搭建“汉字中国100讲”专题

通过视频化呈现、知识性表达,“汉字中国100讲”将原本抽象的汉字与中华文明关系具体到一件件文物上,真正实现手机上观展;尝试借助文物来进行知识的延展,让观众从自身正在经历的文化现象中感受文明的力量,增强文化自信自强。

记者从成都博物馆获悉,“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将于10月8日闭馆后正式结束。展览自6月19日开幕以来,已累计吸引超130万人次观众观展,观众呈现出外省游客占比高和青少年观众占比高达85%的年轻化态势,来自境外、省外的游客占比近61%。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