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程郁缀教授做客“天府文艺讲坛”,讲《古典诗歌与人文精神》。
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薛维睿 摄影 黄潇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怀乡”向来是最能激发诗人诗兴的主题之一。11月25日,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研究生工作部、图书馆协办的“天府文艺讲坛”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理图书馆举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郁缀以“古典诗歌与人文精神”为题,分享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研究与感悟。
有趣的是,程郁缀专门辟出一个章节,分享古典诗歌中的“怀乡”主题,以及古人对于“母爱”的感知。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历来被视作“怀乡”诗中的名篇。程郁缀从个人经验出发,分享自己对“怀乡”的理解,“我父亲晚年80多岁,得白内障彻底看不见了,我回去给他洗手洗脚……(因为我)有一个永远不变的身份,那就是人子。”
程郁缀的“怀乡”与父母亲戚密切相连。父母去世以后,他把对父母的爱转移到叔叔、婶婶,在叔叔、婶婶也走后,“我今年回去上完坟就走了,在村里走着,睹物思人,情何以堪?我还是那个我,人已经不是那些人。物是人非,这是我们人生永远无法逃脱的悲剧。”在这一刻,程郁缀感到,自己与一千多年前贺知章的感受是相通的。
“天府文艺讲坛”现场座无虚席。
家乡不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地方,家乡更有一群自己牵挂的人。由此,程郁缀将对古典诗歌的探讨由“怀乡”引向了“母爱”,讲起了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程郁缀表示,“人世间有很多爱,有男女之爱、朋友之爱,但是很多爱在‘母爱’这两个字面前都会黯然失色。母爱是不求回报的,是没有功利的,爱就是她的目的,这是爱的极致。慈母的情是大海的情,慈母的心是最纯的金。”
程郁缀还对“母亲”的概念进行剖析。他认为母亲有三层含义:一是给予我们生命的生母,二是给予我们智慧和本领的母校,三是给予我们尊严和精神的祖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涌泉之恩,大海相报,一代一代传下去,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德。”他从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月是故乡明”出发,写了一首五言诗,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沉的爱:“土是华夏热,月是故乡明。万里人生路,一颗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