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薛维睿 成博 摄影 黄潇
诗意中国,源远流长。
11月25日,由四川日报全媒体主办,四川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研究生工作部、图书馆协办的“天府文艺讲坛”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理图书馆与观众见面。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郁缀来到现场,为大家带来“古典诗歌与人文精神”的主题讲座,和观众共同领略诗词背后的文化内涵。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国古代诗歌的历史发展脉络是什么?古代诗歌背后的人文精神又是什么?当天,程郁缀以历史时间节点为序,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讲起,然后讲汉魏六朝的诗歌、中国诗歌的高峰——唐代诗歌……通过跨时空的分析,让诗歌中流淌的优秀传统精神和人文情怀浸润人心。程郁缀还将千年风雅娓娓道来,或深情吟诵,或引经据典,带观众走进诗歌,体味“大气方能成大器,有德不必求有得”的博大胸襟,感受“土乃华夏热,月是故乡明”的深情厚谊。
在他看来, 《诗经》是黄河流域中原文化的成果,《楚辞》则长江流域南方文化的结晶。“从内容方面来说,《诗经》主要是民歌,反映社会现实无非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人以外的世界是无限广阔的世界;第二是人的主观情感抒发,情感抒发主要是男女爱情的歌唱。”
提及诗歌与四川,他介绍,“李白是诗仙,杜甫是诗圣。唐朝最伟大的两个诗人跟四川都有关系。” 在他看来,杜甫在成都写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背后流露的人文主义精神,至今仍照亮人心。
在歌颂屈原的高洁情操,展现曹操的开阔胸襟,赞叹杜甫的济世情怀同时,他还结合当代思潮,让诗歌走进日常。
长期深耕中国古代文学领域,程郁缀任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主任助理、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国学研究》编委、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李大钊研究》主编、全国秦少游学术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等,著有《唐诗宋词》《唐诗讲读》《一日看尽长安花》(中国古代文学史讲座)《登高壮观天地间——古典诗歌与人文精神》《缀玉集》(随笔集)等,曾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国史演义”栏目,主讲过古典诗歌赏读若干讲。
当天,四川日报全媒体还向程郁缀颁发了四川日报全媒体文艺评论专家委员会专家聘书。
据了解,“天府文艺讲坛”是四川日报全媒体精心谋划推出的精品文艺活动品牌,旨在加强新时代文艺工作,助力四川文艺从“高原”迈向“高峰”。讲坛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论坛、讲堂,定位为文艺类、大众化、成系列的知识性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直播+点播”、“名家讲述+互动提问”和设置“专题、系列”的方式,邀请国内文艺名家和专家学者开讲,以此提高读者艺术欣赏水平,丰富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艺生活;同时,该讲坛也是指导文艺作品创作、传播、交流的平台,激发我省文艺工作者打造文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