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活动主办方供图
11月21日晚,“世界的词根:历史文脉与当代华章”2023·第七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开幕式举行,来自多个国家的中外诗人再聚蓉城,共襄诗歌盛宴。
开幕式现场
从201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的成都国际诗歌周在全球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成为了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一张亮眼名片,并成为成都与世界沟通的文化桥梁。第七届成都国际诗歌周以“世界的词根:历史文脉与当代华章”为主题,4天时间里,诗人们将通过开幕式、主题论坛、创作采风、诗歌咏颂会、诗歌进校园等活动,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感受成都的诗歌底蕴和历史文化。
开幕式现场
在开幕式致辞中,著名诗人、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吉狄马加表示,成都国际诗歌周,让诗不仅仅变成社会议论的话题,而且成为这个城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如同它正常的呼吸、心律的搏动、肌理的变化、浮动的气息、弥漫于暗影的梦痕,事实上诗与这座城市所形成的互动关系,已经完全构成了我们亲近或者感知这座城市的一个完美的整体。
吉狄马加在第七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分为上篇“诗意的天府 万千气象” 、下篇 “世界的词根 当代华章”两个篇章,演绎中外诗人的近二十首优秀作品,展开一幅壮丽唯美的诗歌画卷。
在“诗意的天府 万千气象”篇章中,6名古琴演奏家通过来自历史深处的悠扬的琴声表演《千年诗画》,为开幕式拉开序幕。配乐诗朗诵《成都 》(作者:芭芭拉·波加奇尼,斯洛文尼亚)、《杜甫草堂》(作者:文贞姬,韩国)、原创琴弦融合演奏《止水》、民谣歌曲《玉林之歌》等节目在这一篇章徐徐上演,用诗意的方式为观众展开天府成都的历史与当代。
开幕式现场
舞蹈配乐诗朗诵《母语》(作者:吉狄马加)开启了下篇“世界的词根 当代华章”。中外嘉宾合诵的《我的一生》、话剧表演诗朗诵《自我的诗泉——给迈克·朗利》、配乐诗朗诵《晚熟》(作者:米沃什,美籍波兰裔)让本届诗歌周的主题不断深化。最后,在配乐诗朗诵《黄河》中,对文化的寻根达到高潮,展现世界大同的诗意之美。创新舞蹈作品《从来银杏不负秋》惊艳登台,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开幕式现场
本届成都国际诗歌周,嘉宾阵容强大,国际化程度持续提升。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侯志明,吉狄马加、陈先发、康伟、李琦、李海洲等来自北京、安徽、黑龙江、内蒙古、天津、重庆、云南等地的诗人与梁平、尚仲敏、娜夜、熊焱、胡华等扎根四川的诗人相聚在这场诗歌盛宴上。除此之外,还有伊朗诗人阿布卡西姆·伊斯梅普尔·莫特拉格(Abolghasem Esmailpour Motlagh)、罗马尼亚诗人妮可 (Nicole Vasilcovschi) 、德国诗人雷震(Margarete Werner)、佛得角诗人费则伯(Zerbo Freire)等来自多个国家的国际诗人也应邀参加本届诗歌周系列活动,他们不仅是世界级诗人,有的还是画家、音乐家,对第七届成都国际诗歌周活动,他们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