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东西:茅盾的故乡,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

2023-11-18 21:04:0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东西,60后实力派作家之一,小说语言简洁精炼、准确圆融。《回响》是他继《耳光响亮》《后悔录》《篡改的命》之后的第4部长篇小说,写作耗时4年。


《回响》出版后几乎囊括了国内各种文学专业奖项及媒体榜单:2021年度“中国好书奖”、2021年度《人民文学》长篇小说奖、第五届施耐庵文学奖、第四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度好小说”、《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021年度五佳小说”、首届花城文学榜(2021-2022)、2021年《收获》文学榜“长篇小说榜”、《长篇小说选刊》“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等,并最终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


11月19日晚,东西将参加“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先生故里乌镇领受荣光。踏上乌镇水乡的文学之路,东西感慨:“从文学意义上讲,浙江不仅是浙江作家的故乡,也是部分中国作家的精神故乡。”

对于获得茅奖,东西表示感恩,既对评委更对读者。“30多年的写作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除了坚持还是坚持。每次写长篇小说写到最后,感觉拼的都是毅力。因此,我认为这次获奖是对我坚持及毅力的肯定。”

来乌镇的这几天,东西很忙。签售会、座谈会、进校园交流……文学在这里进行着多形态、多途径地跨界传播。东西表示:“这是必然趋势,文学作品的阅读者越来越少,但文学的精神和品质却在各种新媒体中传播。这种传播已经碎片化,但愿碎片化的文学精华能召唤读者回归。”

今年三月,根据东西长篇小说《回响》改编的电视剧播出后,引起了很高的关注度。东西认为,影视剧扩大了他的作品传播面。“但无论是影视剧还是文学作品最终拼的都是实力。实力包括对主题、人物、情节、对话、感情、细节、结构等的高质量要求。小说可以搭影视改编的顺风车,却又要保持文学的理想追求。一心为影视改编写出的作品不一定能改编,而不是为了改编影视剧而写出的小说改编的机率反而更大。因为影视剧青睐的是有新意的文学母本,而不是格式化的作品。”东西直言,文学的破圈最终都建立在写作的创新与突破之上。

这次来到茅盾先生的故里,东西感慨万千。在他的心目中,茅盾先生是一位值得一辈子敬仰的文学大家,“他关注现实,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他不仅写小说也写报告文学。他扎实的写实功夫,值得我们学习。”东西说,茅盾先生的文学精神就是现实主义的写作精神,“他的这一脉写作,在中国作家身上一直都是强劲的存在。”

这是东西第三次造访乌镇。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春天,乌镇刚开始打造旅游景点的时候,东西就来过,时隔20余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气息也更加浓郁。“嘉兴很美,乌镇漂亮。而且,浙江是文学大省,我初中时读鲁迅的《故乡》,至今记忆犹新。茅盾、鲁迅、郁达夫等浙江的文学大家,包括余华,我想,都曾影响过不只我一个人的创作。”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