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在三星堆的出土青铜文物中,有着为数众多的青铜人像或神像。这当中,青铜獠牙神像毫无疑问是十分特殊的一类。它在三星堆人的信仰体系中有什么特别之处?透过獠牙神的造型,又能为我们理解三星堆文化提供哪些新内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表示,在世界各地的史前时代遗址中,獠牙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这或许表达出先民们对“太阳神”的想象。
三星堆獠牙神或是“太阳神”
什么是獠牙神?三星堆出土的獠牙神长什么样?王仁湘从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出土的鸟足曲身人顶尊青铜造像引入对獠牙神的介绍。
他表示,这件青铜器中的人形是曲体的全身造型。但从它的足部观察,其双足又是鸟爪,踩在双飞鸟的头部作齐飞之势,故可称之为“鸟人”,“这种鸟身之人的造型,毫无疑问与古人所崇拜的神灵有关。”王仁湘表示,“我特别注意到它嘴部有4颗獠牙。这是非常标准的史前獠牙神的造像。”
鸟足曲身人顶尊青铜造像中的人面,口中出露四颗尖尖獠牙,两上两下,上牙在外侧,下牙在内侧,排列规则有序。除此之外,从这件青铜器中人面的眼部,还可以看到圆形的纵目。
“三星堆这次发现的‘鸟人’,除了尖尖的獠牙,还有圆圆的纵目,这就是古老传说中太阳神的造型。耸立的太阳神,似乎正高飞在空中,上面的尊中酒,下面的罍中玉与贝,是虔诚的奉献。”他表示,“因此我把这件青铜器也视作一件神坛,我称之为‘太阳神坛’”。
经过研究性修复,如今,这件鸟足曲身人顶尊青铜造像所顶的尊顶部,被发现还站着一位手持权杖或巫杖的青铜人像。“顶端的这个人像,在左右脸颊的位置,都有表示獠牙的装饰,这或许是三星堆人模仿獠牙神的一种方式,也从侧面说明獠牙神在三星堆人信仰中的位置”。
如今,这件青铜人像手持的权杖或巫杖底部可以观察到龙头造型,但其顶部是否还存在其它构件尚有待考古修复工作的进一步发现。王仁湘依据陕西长安张家坡同体玉龙凤、湖北当阳曹家岗春秋楚墓的漆棺画龙头凤尾图等两周时期的纹样特点,推测权杖的顶部应该还有一只凤鸟,认为权杖或巫杖的完整造型应是一件凤头龙尾杖,“这种形象在各地的两周时期考古发掘中多有发现,应是当时一种比较普遍的装饰风格。”
此外,王仁湘表示,在三星堆此前发现的青铜神坛下方,4个力士之间端坐2个小人,同样是獠牙、凸目造型,“它们虽然看着小,但地位应该很高。”
獠牙神崇拜在史前时期大范围长时间存在
獠牙神崇拜在先民群体中有着广泛的分布。王仁湘表示,湖南发现的高庙文化以独特的白陶为重要特征之一,数处遗址的许多白陶上刻画压印有凤鸟、八角星和兽面神像等图案,年代可早到距今约7800年左右。“高庙文化白陶上的兽面神像,一般都只是表现有一张或方形或圆弧形的嘴,龇出长长尖尖的上下獠牙象征神面在飞翔。”他认为,或许在高庙先民的眼中,已经在獠牙与太阳神之间建立起了联系,“有些獠牙神直接就长着翅膀,直接象征太阳。”
他表示,对史前中国艺术创意中的獠牙神面进行研究后,大体可以得出这样几点印象:它们的流行年代大约在距今8000年至4000年前,在南北地区大范围流行;獠牙构图基本类似,即上下各一对獠牙,上獠牙居外、下獠牙居内,这种风格一脉相承。“这样看来,獠牙神在史前有大范围、长时段的认同,这可以确定是崇拜与信仰的认同。”
而在此之前,许多学者认为从4000年前开始,虽然人形神灵依然在,但獠牙消失了。“我曾以为商周神兽造型的通例,一般没有带獠牙的人面出现,甚至还以为‘三代再无人面獠牙神像’。这次三星堆的发现,修正了这样的认识,我觉得三星堆的獠牙神延续了古老的传统,与白陶表现太阳神一样,鸟、兽、人合体,龇牙咧嘴,神性满满。”王仁湘表示。
他进而将眼光投向更远的地方。他表示,在美洲的玛雅文化里,太阳神面的造型中也有獠牙出现,这就使为我们理解新大陆的玛雅文明与旧大陆上的众多文明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观察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