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华/文
11月10日,星期五。人文天府,文化四川,在这里,天府周末与你每周相约。
三星堆,自上世纪80年代至今相继发现8座祭祀坑以来,一醒惊天下、再醒惊天下。这里出土的精美文物不仅震撼了海内外普通公众,也让学术界为之着迷,持续进行着各种学术问题的钻研。在日前举办的“三星堆与青铜时代的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针对三星堆文明为何兴起、三星堆青铜器的技术来源、三星堆人的信仰与族群关系等进行了研讨,为揭开三星堆的诸多秘密提供了宝贵线索。即日起,《天府周末》将陆续聚焦专家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光从舞台上方打下,一把巨型伞骨缓缓推出,伴随京剧武生唱腔,红衣女子随节律舞动,傲骨嶙嶙之感扑面而来……近日,第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结果出炉,来自四川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四川省舞蹈家协会的作品《塑骨》荣获当代舞奖。编导杨畅接受记者专访,细说如何用舞台展示非遗之美,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
闲云自得天地真,诗性:时间简史与心灵年表——杨献平散文集《故乡慢慢明亮》的美学书写策略……本期西岭雪请看各位作者以清新独特的角度评析近期好书新书。
南部是故乡,巴山红……本期原上草请看各位作者的妙笔深耕。
喜欢的朋友可以点击文章标题,深入阅读:
9版
三星堆与青铜时代的中国①| 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 三星堆青铜技术本源在中原
三星堆与青铜时代的中国②| 三星堆可能是青铜时代的一个知识中心和神性中心
10版
专访“荷花奖”获奖作品《塑骨》编导杨畅:用舞台展示非遗之美 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天府周末·文化潮
11版
中国戏曲对外传播建构策略——以川剧《白蛇传》为例|西岭雪·戏曲评论
精神之光照亮人间烟火——《藏地孤旅》的诗意表达|西岭雪·品读
诗性:时间简史与心灵年表——杨献平散文集《故乡慢慢明亮》的美学书写策略|西岭雪·品读
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