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章:身边的河流|原上草·行走金牛⑦

2023-12-29 17:47:25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编者按


2023年12月9日上午,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获奖作家与“金牛·川观文学季”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的部分特邀嘉宾,前往成都市金牛区永陵博物馆、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地采风,近距离、多视角、沉浸式地感受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现代活力。川观新闻人文频道特选发部分采风作品,以飨读者。

罗伟章

两年前,在南京跟作家和出版家李黎对谈。他提到我生活的成都,说成都不像某些新兴城市建立在商业和资本的助推上,而是扎根大地,从物质上、文化上都离不开周围的乡土,并由此形成特有的民间性。

他说得对。所谓天府之国,最初也是因为“沃野千里,民殷粮富”,是归结到农业上的。可到了今天,连乡村的乡村性也在流失,更别说千万级人口的城市。不过,成都的民间性依然活跃,这里的8000多家茶馆,很多是小街小巷和社区公园里的坝坝茶,坐在同一张茶桌上的,可能拥资巨万,也可能吃着低保;喝坝坝茶的客人走了,老板在半小时内不会收走茶碗,是为口渴而付不出茶钱的人留着——这种人文传统,已延续许多年。

有坝坝茶的地方,多傍着一条河。李冰父子凿玉垒山,引岷江水,为成都缔造出庞大水系。在众多河渠中,有条从西北流来的小河,典籍里称它磨底河,但民间多叫摸底河。摸底河从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发源,经土桥镇进入成都市内,在百花潭附近与清河水汇流,注入南河。它途经的区域,有规模壮观的古庙宇建筑群落,有以三国名将黄忠命名的街区,有“西南第一丛林”青羊宫,有与三星堆一脉相承、蜚声海内外的金沙遗址博物馆……这些,是人的杰作,但如果没有摸底河的润泽,其中的诸多名胜,就不可能存在。

20年前,我从川东北来到成都,落脚的地方,在金牛区与青羊区交界处,距金沙遗址很近。那时候,遗址刚刚被发现,周围还是农田。清早起来,出了小区,过条马路,就踏进农人的菜地。油亮的沃土,捧出丰腴而翠绿的光,那是圆白菜。若正有农人在地里,就找他们买两棵;没人,就自行拔出一窝,将钱放进坑儿里,用石子或土块压住。菜地远处,是东一片西一片站立的阴影,那是竹林。川西多竹,川西人把竹林叫林盘,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多半有着少年记忆。按现在的说法,是附着了苏东坡的乡愁。

菜地和林盘的近旁或下方,就是河。

将磨底河叫作摸底河,同样体现出民间性。河周边的街道和车站,都遵从典籍,写着磨底河。但你要问周边百姓,他们会固执地说是摸底河。成都文人的笔下,也大多写作摸底河。他们改写的不是一个字,而是指证一条河的前世今生,同时也表达自己的怀想和期许。

旧时的摸底河,清亮得能一眼看透。摸底,不是用手,是用眼睛。清亮未必干净,但摸底河就是干净,能舀起来就烧茶水,甚至能舀起来就喝。摸底河的上源是走马河,再上源是岷江。本来走着自己的路,将近2300年前,它听从将令,改道南下,进入成都平原,滋养万千生灵。明末清初,连年战乱使四川“尸骸遍野,荆棘塞途”,成都成为空城,市廛闾巷,深隐于蔓草荒烟。清康熙年间,大规模移民入川。多数移民并非像传说中那样绳捆索绑地被押来,而是怀揣着梦想,自愿投奔。给予他们梦想的,就是河渠水网造就的天府之国。

可惜,我入住成都不久,即使夏秋时节,摸底河有时也只见河道,不见河流。河流成了静止的水洼,色泽暧昧,如同炼乳。河岸的树木,树木高处的天空,都照不出影子。一条没有倒影的河流,还能不能被称为河流?

2016年,摸底河整治,经3年努力,河水才又有了河水的样子,消失的游鱼和水鸟,都回来了.河水奔流,水草逐波,柔曼飘逸,如同舞蹈。与之相应,遁形数年的坝坝茶,又沿河热闹起来。人们在茶桌上叙友情,谈生意,讨论学问和人生。成都人喜欢什么事都去茶桌上办理,说他们喝茶是因为闲,那是误解。作为移民城市,曾经五方杂处,各操本音,各依本俗,是遍布的茶坊让他们彼此熟悉,彼此理解,彼此交融,共同创造出一个新成都和新成都文化。

由此我想,所谓民间性,其实就是生长性,是质朴而强劲的生命活力。生命是互为依托、互相成就的,当一种生命辜负了另一种生命,必将殃及自身。只有真正建立起生命共同体的自觉意识,才能成就精神内部的完整。

而今,若坐地铁7号线到金沙遗址博物馆站,广播里会提醒说,如果你去金沙遗址看文物,或去湿地公园看美景,就在这里下车。摸底河成了湿地公园,十数公里河岸,修了廊道。从廊道上过,听脚下水响,看清流逐浪,听见的和看见的,都不止于外物,还有自己澄澈的内心。黄忠公园里的河道,堤岸修伟,花木扶疏,天气好的日子,游人如织,倚树偎花,拍照留恋,无论春夏秋冬。

我上下班都要走其中一段。其实,不走河边更近些,但我宁愿走远路。特别是下班,当我踏上廊道,一身疲乏便“如水之流”。河里河外,涌动着丰赡的生命。最耀眼的是白鹭,那些追逐湿地的生灵。几年前,我看见孤独的一只,然后是两只、三只。几天前下班,在河洲和堤岸上,竟看见一大群,数一数,有36只。它们在那里觅食,吃饱喝足,就沿河竞飞.飞得累了,便歇于河岸林梢,林梢为之弯曲,树身为之动荡。

我和身边的游人,都禁不住站下来,望望河水,看看白鹭。白鹭很懂得与人同乐,近水顾影,或“嘎”一声,欢乐地扑腾着翅膀;若是雄性,还把头上的小辫子摇几摇。

我身边的这条河流,摸底河,成为了一种见证。

见证了我们这些年走过的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