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观新闻 吴晓铃
12月16日至17日,第四届“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在成都举行。论坛以“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成都和重庆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为主题,来自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旅游学院、四川省社科院和成都市委党校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文明史视野中的双城历史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实践经验与策略路径、成渝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等系统性问题展开学术讨论,深入探讨中华文明史相关问题与理论建构,明确成渝双城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贡献,助力两地城市群建设和文化建设。
成都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有何地位,发挥过哪些作用?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何一民教授以内陆农业经济时代与海洋经济时代的不同特征切入,表示以成都为中心的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中华文明进程中成都一直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和增长极、动力源。“成都在中国内陆地区正好位于中原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中心,正是这样的地理区位决定了成都虽然深居内陆,周边有大山高原环抱,但是却能成为中国三大经济带的交汇点和三大枢纽,从而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支撑点、增长极和动力源。海洋经济时代来临以后,成都一度衰落,但是随着21世纪初陆海经济时代来临,成都的战略地位再次得到提升,因而必将在中华文明复兴的进程中发挥新的重要作用。”成都古都学会、成都市历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王苹教授则指出,要深耕岷江文明、文化研究,助力成都高质量发展。
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背景下,两地学者还从历史与现实的不同侧面解读成渝双城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既有共性路径借鉴,也有个体案例解读。与会学者从文明史的角度观照成渝的历史文化,并延伸至今,探讨发展前景。古代成渝双城文明的传承与演进、成渝地方史与城市文化、近代以来成渝城市经济社会、成渝铁路与双城交通发展、城市治理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渝文旅产业的发展与融合等都成为关注焦点。
据悉,“成渝双城历史文化论坛”由成都古都学会、成都市历史学会和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联合发起,自2019年12月召开首届论坛以来,已经连续召开四届,作为成渝双城历史文化学界跨领域、跨专业、跨地区的学术交流平台,对成渝历史文化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和成渝双城的历史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也将持续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智慧,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