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指尖
水立方
有水,大地安心
湖水落天,如升帐
被小木船提上岸,一网鱼在反思
挂在网眼上那些水
在自照中明净,通透,澄澈,玄技
自古人心所向
并不是要抵达的事物本身
浪花于反光,在一堆杯碟上,一遍遍转身
川味十足的辣椒酱
醮着蓄满汗水的涛声
人对水的介入,听渔者说浪花跃动
如同打开使命
太阳捂热的钓台,钓者和钓者对峙
是一种心跳对另一种心跳
这时天空挂在鱼钩上,放出修辞
让水,有了顺从天籁之心
我相信人的力量
至于向大卦山躬身,向水立方问道
那是升钟湖另一种升华
在等待更多人签收
船娘说
船娘于水,习惯用青春同水色比翼
用小调剪裁一湖比喻
一滴水便是一条路
与来来回回的客人唱和对话
她说她命属水,是湖光最软的一部分
三色堇开出的秘密
她也有。这位船家姑娘
她的岸,由美人鱼码头和观光果园构筑
她的水,由游客和生态鱼组成
湖水在她软糖的腰肢上
静默着,升华,漫开,随柔风落入船舷
她说水上人家,亲水爱水
不是所有水都需要远行奔赴大海
她的笑容
自带幸福的入海口
修辞颂
有些东西,不被发现却被宠着
昔有西水河,华胥在此出生,孕养伏羲
以龙凤命名的地头,比比皆是
伏羲画卦,风物可考
譬如,琴瑟仙岛,碧波环拥
防洪、供水、发电、养殖、旅游……
那些灌溉四市十县之水
是一种肯定
一只永久抚向你的手
远胜船头紧紧围合的一束细浪
前者让人尊崇,后者接连深入
它们并不知道我们
已被一部伏羲文化经所鼓动
世界的一切,不是所有错过都会错失
再比如,陈氏三状元
塑像在南部柳林广场,绕过历史镜面
却无法绕过时代经纬
他们很远,却又近在咫尺
从他们中间穿过
我不知不觉听完了,他们的故事
鱼水欢
读范蠡《养鱼经》
不如读中国钓鱼城水立方之嬗变史
临江坪渔火对月
坐在水边,不谈《史记·货殖列传》
“水居千石鱼陡”的汉
也不谈《史记正文》“言陡泽养鱼”的唐
要说就说一湖修辞落尽
在中国钓鱼文化博物馆寻根问祖
坐客轮去羲皇钓苑水上餐厅吃火锅鱼
回海螺广场参加篝火晚会
上孤岛露营野炊,篝火烹饪,聊天听曲
或去升钟湖新游客中心工地
听建设者们讲述大卦山
与伏羲三回西水圣地授渔的故事
此心足矣
水月洞天
水者,物之先。《玄中记》曰:
“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
南部用汗水加持了升水的孤独
提上岸的涟漪
带走了固守水月星空的人
也垫高了水命,与湖岸的高度
光线卡在客轮与乘客之间,享受浪花飞舞
一个下午游弋穿梭,被水色照亮
直到夕阳西下,云天光华尽敛,月光收走黄昏
渔村用流汁的野菜煮一锅夜色
幸福在渔火上燃烧
我坐在渔家乐想一个人,想她的颤栗
跟露营垂钓的浮漂一样
试图改变沉浮的频率
这时湖水幽明,我像闪电挺身而出
置身于夜晚的湖光山色
不知她的涟漪
会在哪一年,成为我的语汇
鱼化石
千年草籽万年鱼
说的是,只要有水,鱼就会复活
升钟湖天空水蓝
走进中国钓鱼文化博物馆
看见鱼活成了石头
它们不再属于水,水却在石头里流淌
这是升水赋予的灵性
当我们捧着它们时
升钟湖就在手上,钟声和涟漪
从鱼鳍流出,在华夏回荡,仿佛在述说
从水里活到岸上
从血肉之身活成鱼化石
不用点名,活成博物馆藏品的
还有更多……
作者简介
金指尖,本名周剑波。四川省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诗歌》诗刊社长、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