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吴宛真:新鲜(外九首)

2024-01-29 19:02:4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吴宛真

有时候取决于水分。一条大河
捧出的流域,植入本土味道的
作物、花果,饱满的爱意
灵动的——
一颗露珠有它的沧浪之水,一个字
走过它的历史脉络
仍是它本身。
从稻麦到古铜,符号到体系
时间从不把自己用旧,睁开一双
千年面具的眼
找到你我,仔细擦拭每一寸人世光景
隔了岁月,仍觉可爱

灯笼

那些流苏参差不一
从货架顶层不甘寂寞地
钻出来
如果天没有黑
我就不知道这些廉价的灯笼
会为了一扇门发光。
父亲把它们挂得高些,月亮就照得远些
月亮远些,我就能在酒杯里装满故乡
装满,我就醉了
醉了。生活再廉价
也在门前高高悬挂

磨刀

力是巧力
金属与石的硬碰硬
左手向刃,右手把柄
一碗水端平,适时
冷却
我也有锋利的一面。
如此往复,如此研磨,如此试探
厨房、灯火、街巷
那一声声代替我喊出的
生活,因为对缺口的打磨
而更加锃亮
那些迎刃以解的苦
多像屋檐下的两个人
一边喊疼,一边贴紧对方

大雪

一定要干净,才能洗出这么好的人间。
小半天坐在窗前
隔着桥,与一群水鸟相望
雪花越飘越轻,羽毛一样
落在行人身上
一定要白,才能区分十二月的烟色调
绵远河从红岩寺南下,遇见成都平原
而舒缓。
一定要经过融化,才能忘掉雪山的坚硬
那过程一定很慢。当我在黄昏时分
想起遥远的你,窗外
水鸟缓缓地飞,大雪在尘世
一点一点
把大地染成素白的信纸
把万物写成温柔的名字

乡下的花

在乡下,野花开在墙角边
水沟旁,草垛上,开在穷人屋顶的
缝隙里,不需要太好看
只要暖一暖
他们就从冰冷的土里钻出来,扶住老房子
我那早已看不清春天的外婆
不管它们有多热烈
沿着墙深一脚、浅一脚踩过去,坐在
空荡荡的院子里——
它们是比庄稼更朴素、更谦卑的生命
不懂得喊疼,也不舍得枯萎
在乡下,野花不用被留意
它们密密地开到路边
一针一线,缝补春天的缺口

春耕图

起伏的心跳?山势已缓
万重山还是太少。参差的油菜田
太浓烈。云一掀就泛红的丘陵
一条路敲开山门,又老又硬的石头
也开花。龙门山下雨
麻柳树撑开伞冠,白鹭点着浪花就上岸
豆种一发,农人们荷着锄头
就下地。
越古老就越生动的农耕文明啊
我太浅薄,像一粒米
尚未习得稻子的镰刀符号

纸歌

轻的、白的。草木之身
村里小孩在纸上写字
一撇一捺一个“人”

奔走的人,倾斜的人,擦去的人
带着铅渍重生的人。

红土丘陵,这张起伏的纸
笔能走出最远的路。写出日月
就有了四季,粮食与汗水互为来路
写出风雨就有了天地。已知与未知互成宇宙

写出口耳目
就有了渴望,山路越走越平
直至人心辽阔

四野喧嚣。夜色厚重而纸张轻灵
书本的味道足以令世界安静

春之立矣

要立,先立在水影里
野鸭不说暖,说山上有沉鱼
水下有轻云

然后立在麦田边。稻草人的彩带
不招麻雀,招雨水忽而三两点
新花显色四五枝

要立,就立出个好身段
农家炊烟不远走,一生出处
红墙青瓦生火的根

立一脉青山远古红土地。
不问归处,问一路熙熙攘攘人间客
同行乎?
一棵树托起一座庙宇

反向美学

只有长在屋顶的伤口上
星星才能
更接近烟火,更接近属于贫穷的美学:
一整个夏天
被睡梦艺术化的雨水
漏在脸盆、锑锅、砂罐……一切大容量的器皿里
母亲轻手轻脚,倒完一个又一个

她身穿睡裙,踮着脚走路的样子
像个丰腴的贵妇
在类似于时间的嘀嗒声中,为我的梦
盛满了泉水

直到秋天,远远望见父亲爬上人形的屋脊
翻捡瓦片时,这种美才有了具体的呈现:
那是在不明方向的风中
维持平衡的力;
是我和母亲揪着的
两颗心
悬在父亲左右的稳

再见,摇滚

还能喊出一生中遗憾的事
是唯一不遗憾
的事情。无论匆匆离去或是
姗姗而来
都不能阻止时间从灯火里
把他的影子滤成
一小块补丁
此时万物喑哑。谁也不忍心质疑一座死火山曾经
沸腾的灵魂
摇滚不死!他隔着厚厚的棉手套叩响一辆外卖车
电质的生活之音
“山,不再崎岖——”
被风沙化过的嗓音
穿过一座城市渐缓的
深夜舞台
当他喊出一生中自由的事
霓虹渐次亮了起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