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川出发,中国文学与南亚文学正式开启对话

2024-01-19 17:43:0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裴蕾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程文雯

南亚,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1月19日上午,中国作家协会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成都)成立仪式暨“和衷共济·文化多样性与南亚文学传统”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四川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大学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出版社编辑等各抒己见,为进一步促进中国和南亚地区的文化繁荣发展积极做出探索。

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是继南京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和南宁东盟文学交流中心之后,中国作家协会成立的第三个区域性国际文学交流中心。这意味着,中国文学对外传播的矩阵初步形成,为中国文学更好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路径。接下来,在与南亚的文学交流上,工作半径将以四川为中心,带动周边省份,辐射全国文学界。

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侯志明介绍,中国作协2017年在川举办首届中国·南亚文学论坛,产生了良好而广泛的影响,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有一批南亚研究方面高级专门人才。在川设立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能够统筹发挥四川南亚研究资源优势,承担对南亚国家文学传播“国家队”的职责,以人文交流为依托,实现民心相通;以文学交流为纽带,促进中国和南亚各国人民之间加强认识、增进往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国文学和文化“走出去”。

研讨会由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担任主持人。阿来希望借中心成立为起点和契机,通过学术研讨“引智”和“借力”,从历史和现实、文学和文化、创作和研究、交融和互鉴、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多维度展开深入探讨。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院长李怡发表《中印文学交流的历史启示》主题演讲,他认为,中印文学具有特殊的精神渊源,佛教文献影响了中国文学的题材、主题、意象、语言等。同时,中国文学在面对印度文化时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并获得更为深入的发展,这对如何发展当代文化很有启示意义。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廖波以《在文学中重新发现印度——新形势下研究印度文学的重要意义》为题,剖析了外国文学研究面临的新形势和印度文学研究的意义。

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教授佟加蒙表示,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以文学与中斯文化交流为例,佟加蒙分析,中国古代与斯里兰卡的文化交流也体现两方面主要内容,一个是古代经典的翻译传播,另一个是实地走访之后的观感 记录的游记文学。他认为,当代中斯文学领域的交流有待进一步推动。在文学作品的评价和翻译介绍方面,需要有我们自己的评价标准和价值判断依据。他希望以共建中斯命运共同体为理论指导推动中斯文学作品的互译和出版。

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的成立,将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大力推进中国与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为中国南亚文学、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提供知识和理论保障。

据了解,作为中国作家协会南亚国际文学交流中心的具体运营管理单位,下一步,四川省作家协会将借助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和国内相关领域的专业力量和社会资源,制定中国作协南亚文学交流中心管理办法,开展南亚各国文学状况系统梳理,建设中国·南亚作家文库,推进中国·南亚文学作品互译,举办南亚国家国际书展暨版权贸易,开展南亚国家“中国文学推广周”“中国·南亚文学论坛”、中国·南亚青年文学培训研讨等活动,把南亚文学交流中心建设成为与南亚国家开展作家交流、文学作品互译出版、文学展览、区域内文学研究、文学版权交易、版权保护等文学活动的国际性交流平台。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