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余如波
十三大主体展、七大平行展,近2万平方米空间共展出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韩国等81个国家和地区2000余幅(组)高品质影像作品,并组织学术分享、名家采风、导览讲座等系列活动……
近日,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共成都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共同主办的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举行。本届摄影周以“成都:时代影像·万千气象”为主题,既展现影像艺术的丰富气象,更通过影像艺术呈现时代和城市的万千气象。
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展览现场(成都市美术馆 供图)
2022年,首届成都国际摄影周甫一亮相,便受到摄影业界高度关注与肯定。在此基础上接续举办的第二届活动,无疑面临着更高的期待和更大的压力,组委会由此提出了“守正创新”的指导思想。
成都国际摄影周艺术总监、成都当代影像馆创始人钟维兴表示,具体而言,便是“坚持用一流的场馆、选一流的艺术家、挑一流的作品、进行一流的呈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届摄影周提出“牢牢把握摄影新潮流,关注以数字影像、AI为代表的新影像,发现有潜力的摄影新人,讲好中国摄影的新故事,打造出一张属于成都的新的城市文化艺术名片。”
1
技术的故事:
AI影像,从“按快门”到“对它说”
在摄影艺术的时代浪潮中,AI影像无疑是最受关注、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本届摄影周专门策划主体展“对它说:AI影像的生产与生成”,吸引了6位(组)从事相关探索的国内艺术家参展。策展人海杰说,“在早期的AI雏形里,AI是低科技的,艺术家自己创造图像数据,手动拼合与渲染,最终生产出一张看起来完美的图像。而到了2023年这个‘AI元年’,AI不再依赖于手工,而是依赖于语言,创作者靠关键词来触发底层数据。”
李郁、刘波的参展作品《2012新闻肖像》,便展现了AI影像的这种生成机制。2006年到2011年,他们以武汉两家报纸上的社会新闻为素材,拍摄了一系列摄影和影像作品,同时保存了当时收集的所有新闻文字;到了2023年,这些文字顺理成章变成了AI生成所需要的提示词。“在我们这里,用AI生成的图像和用相机拍下的图像并没有区别;唯一的问题是,同样的稍纵即逝,随机生成的人物和街头偶遇的路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展览现场(成都市美术馆 供图)
在“祝你愉快——第五届1839摄影奖获奖作品展”上,魏汝冰的参展作品《特区记忆正在生成》也是一组AI生成影像。作者的姨妈是改革开放后进入深圳的打工人,她根据姨妈的亲身经历和叙述,运用AI平台生成了一系列叙事性图像。“我选择这一群体作为创作视角,一方面出于个人想要去记录家族历史的想法,一方面主人公在踏入深圳的那一刻,也充满了属于她故事的不确定性,就好像AI在生成图像时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对技术前沿的探索,并非年轻艺术家的专利,已经80岁的法国艺术家阿兰·弗莱舍,同样在其中国首次大型个展《全域冒险》中展现了对技术的思考和运用。“从银盐到数字,从光影到算法,从静态的图像或投影到动态影像,我对艺术媒介进行实验,并将其推向极限。”在《怪兽乍现》这组作品中,他先用逐帧拍摄的方式,记录下一棵遭受异常影响的仙人掌畸形生长的全过程,并设计出一套相同的程序算法应用于其他物体上:一把椅子、一个中世纪的塔楼等,观众可以看到它们也开始变得畸形而成为怪物。
“合成生活——数字时代的影像艺术”和“启源——纽约大学新媒体艺术交流展”是本届摄影周具有对话性质的两场主体展,它们共同聚焦于数字技术如何赋予影像艺术新的生命。前者通过虚拟现实、3D建模、数字合成技术等方式,探讨数字时代下人类情感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变迁,以及我们与自然和技术的互动;后者围绕“数字身体”这一主题展开创作,展现青年艺术家对当前数字技术的探索,窥探数字艺术与身体关系的前沿。
林添福《湿版冰花》,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参展作品(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组委会 供图)
实际上,参展艺术家对技术的探索,不仅有“瞻前”也有“顾后”,林添福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摄影类)的《湿版冰花》就是一例。几年前,林添福用19世纪50年代的湿版火棉胶摄影法拍摄时,意外发现在废弃的黑铝板上结出冰花。他仔细钻研成因,掌握其形成的关键条件,探索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出“湿版冰花”这一极富古典韵味的题材。
2
时代的故事:
将艺术创造力与中华文化价值结合起来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备受关注的“时代命题”。本届摄影周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的个展“心照不宣”,因而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之一。他的摄影创作,试图将艺术创造力与中华文化价值结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与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把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转化为摄影独特的艺术气质。
走进展厅,李舸的《泾川应道》《桂海游居》两组作品分别呈现,作品以黑白为主色调,中国山水画、书法等传统文化元素贯穿其中,展厅布置素净雅致,极具中式韵味。“‘心照不宣’的字面意思是彼此心里明白,不用表达出来。‘照’一是指大家互相观照,或是内心的一种照应,来表达我们的情感;二是希望可以用影像去观照社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展览现场(成都市美术馆 供图)
李舸以“心山水”总结自己的创作。“很多人认为‘山水’就是大山大湖,其实不然。举个例子,比如一块石头,它虽然小,却是我心中对于‘山’的感受;生活中的一个小水洼,可能就是我心中对于‘水’的感受。”李舸表示,希望通过作品带动观众的情感,去反观自己的生活。
上世纪80年代,韩国摄影家宋英淑多次前来中国,在故宫拍摄了一系列以“红”命名的作品。本届摄影周“漪梦——宋英淑摄影展”策展人王庆松说,“她的作品呈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影像,还有绘画的韵味和意义。她对影像画面及色彩的处理非常梦幻,有一种东方绘画的写意效果,甚至结合了法国印象派的绘画手法。”而在韩国艺术家朴英淑看来,表达即是“思绪的展开”,宋英淑探寻紫禁城围起的“后院”,充当了故宫的“阐释者”,解读题材所蕴含符号的能量、活力以及意义,最终造就了这些艺术作品。
对“时代”的探索,不只局限于文化的、精神的层面,在摄影担负的记录、文献意义上,它与时代发生着更直接的关联。
例如,一些参展艺术家关注房屋、居住相关主题。黄庆军的《家当》系列已经持续了20年,在中国、美国等地创作了150余幅作品,拍摄有特色或有代表性的家庭的主人,以及他们拥有的家具、物品等的合影,尤其是人、房子、环境和当下社会的关系。美国摄影家罗伯特·弗兰克将《家当》视为“一个看中国的窗口”,著名批评家王春辰评价《家当》系列作品为“社会的骨相”,让人们“看到了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状态的内部结构”。
任泠霏的《房间》并非传统的平面摄影作品,而是艺术微喷与亚克力装置的结合。在这一系列中,她拍摄了纽约许多具有垂直关系并拥有相同户型的房间,然后从每个房间的图像中提取出家具物件,并附着在15至20片透明亚克力板上,最后把亚克力板并置在同一框架空间中。任泠霏希望通过《房间》系列作品,研究并探讨大都市背景下出租公寓这一类型的建筑形式和经济效益,突出作为“租房”的空间临时性和租客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3
个体的故事:
从细部着手,让影像作品成为社会的窥镜
作为本届摄影周最重要的主体展之一,“无界·无限——中国六大摄影奖新近获奖作品展”展出了中国摄影金像奖等中国六大摄影机构近两届获奖摄影家的作品,突出艺术不以奖项、传统、经典、当代为界限的多元性、延展性、包容性、艺术性,展现影像的无限精彩和艺术潜力。
其中不少参展作品,聚焦于艺术家或拍摄主体的个体故事,用影像的方式留下鲜活而富有样本意义的见证。王乃功的《九儿》获得第二十三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评审委员会大奖,他将镜头对准一位罹患恶性肿瘤的三个孩子的母亲,记录了她一生中最后的时光。展览现场,参展作品被装订成一本长长的折页,摊放在被一丛丛麦秆簇拥着的展台上,紧邻的展墙上则是九儿本人生前的语录。观众翻阅浏览折页,如同一步步走过九儿的一生。
王乃功《九儿》,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参展作品(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组委会 供图)
2021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发现奖得主王苡沫的父母都是电厂工人,她从小在电厂家属区长大,这里是她年少时的全世界。2020年电厂成了废墟,于是她创作了由装置、影像、手稿构成的《人间狂想曲》,追溯和回忆在电厂的成长经历,作为一曲工业化时代的“挽歌”。“我用实验动画和公共剧场交互的形式来进行创作,在此作品中电厂工人和动画角色成为出场的演员,使用真人实拍的方式以电厂作为背景与动画相结合。”
今年,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金翅鸟最佳摄影师大奖颁给了韩国摄影师郑允顺。郑允顺是韩国首尔的一名摄影师,在遭遇一场车祸之后,他因长期的治疗而变得焦虑、挫败和消极。“我努力想要从身心的脆弱中逃脱,在那个时候,我开始进行摄影作品《我,挑战》。”在创作中,他设计了一系列划独木舟的场景,例如在黑暗的隧道、肥沃的山谷和山峰,同时用硅胶模型来展示自己克服困难的形象,尽管陷入生死边缘,却不断朝向希望前进。
郑允顺《我,挑战》,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参展作品(2023第二届成都国际摄影周组委会 供图)
“祝你愉快——第五届1839摄影奖获奖作品展”参展作品,主要围绕“家庭”这一大命题展开。“起初,我们对其中的某些议题保持警惕,以免因为奖项的设立将议题变为风向标和范式。但持续不断的精彩作品,将关于家庭的种种际遇呈现出来,令人触目惊心。”策展人董钧、海杰说,这些作品已经成为社会的窥镜,从细部着手,抽丝剥茧,娓娓道来。
其中,出生于四川德阳的何博的《送流水》,无论作品名称还是创作过程都颇具诗意。2022年夏天,何博在瑞士参加艺术驻留,发现当地山谷的景观跟川西高原的山地地貌很相似,触发了他非常奇怪的思乡、念友之情。何博请朋友们发了几张以前共游川西时拍的风景照,用毛笔蘸上山谷里的溪水,在石头上把照片里的景物画出来,“画完一个局部之后,石头上的水会迅速干掉,所以我把画的每一部分拍下来,最后拼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