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3年12月9日上午,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获奖作家与“金牛·川观文学季”川观文学奖(2022年度)颁奖典礼的部分特邀嘉宾,前往成都市金牛区永陵博物馆、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地采风,近距离、多视角、沉浸式地感受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与现代活力。川观新闻人文频道特选发部分采风作品,以飨读者。
林莉 武珊珊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在中华文化历史脉络中,天府文化的发端、发展、延续与传承,都与金牛区密不可分。可以说,金牛区悠久深厚的文脉,是天府文化发展和延续的基础之一。如今的金牛区,不仅有金牛道、营门口、(部分)金沙遗址,更有露天音乐公园、艺术城、龙湖西宸天街和华侨城欢乐谷等。金牛区把文化的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描绘了一幅天府文化的新时代画卷。
守正不守旧,赓续历史文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要回答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就一定要守正。这里的“正”,是方向,是价值观,是行动指南。
金牛区面积108平方公里,位于成都西北面,上风上水,得天独厚。金牛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区域内有不可移动文物34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蜀皇帝王建墓永陵、朱悦燫墓,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华寺、张家巷天主堂、张大千故居,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九里堤遗址、曾家包东汉墓、凤凰山明墓及金泉寺、金牛宾馆历史建筑,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土桥上清真寺、土桥下清真寺、茶店子墓、王贾桥、新桥村墓、马鞍山烈士陵园、友联村墓等。
这里有先秦古蜀的文化印记,茶店子正街发现了十二桥文化时期的商周遗址。这里有战国蜀道的起点,金牛道打破了蜀地闭塞格局,开启了成都平原与关中地区、中原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商贸交流。这里有“丝绸之路”的南起点,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等相关文物,印证了金牛区与“丝绸之路”的关联。
大名鼎鼎的还有金沙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作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象征,展示了古蜀人的社会生活情景和精神文化风貌,反映了当时金牛区的生产、生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了解四川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这些古老的关隘、重要的考古现场以及名胜古迹,千百年而不易,对后人研究蜀地的历史与发展、经济与文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这里是古代的金融中心。交子已被考古证实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在货币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交子故里”作为金牛区的别称,已经成为天府文化的象征。
这里还是诸多文人墨客驻足的地方。驷马桥得名于辞赋大家司马相如“不乘赤车驷马,不过汝下也”;石笋街得名于唐朝大诗人杜甫“君不见益州城西门,陌上石笋双高蹲”;金牛区得名于诗仙李白的《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川茶手工炒制技艺(绿涛)、金牛开水白菜制作技艺(芳香景)、谢锅盔制作技艺、徐氏夹沙肉制作技艺、土龙兔头卤制技艺,被列入2023年金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金牛区文保部门和一代代非遗传承人的努力下,这些遗存下来的文化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中华文明的无限魅力。
创新不唯新,坚持人民至上
金牛区注重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秉持人民至上原则,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创新、活化利用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共治。
金牛区把文化和旅游与特色街区、老旧小区、景区公园等载体相融合,建设了一批文旅地标。在金牛区,我们看到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已融入公园城市建设,打造出一个个具有独特城市文化内涵的生活美学空间。
依托成都露天音乐公园、天府艺术公园等重大功能性项目,金牛区发展了听音赏剧、看赛观演等特色文旅项目。这里成功举办了成都世警会金牛赛区、中国大学生合唱节、四川省第二十届风筝锦标赛、ART音乐节、“双城记——成都·重庆当代影像展”等赛事节会30多场,累计客流量20多万人次,实现文化传播与旅游增效同步发展。
依托建成的2400多公顷绿地、90多公里绿道,推出“生态金牛”特色旅游路线,举办“体验魅力金牛·提振消费体验”系列活动200多场,实现运动休闲、绿色生态与都市旅游有机融合。
依托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持续发展现代商贸、特色商务、科创文创等产业。“2020首届西部服装博览会暨第四届中国(成都)时尚产业大会”联合成都、重庆优质原创服装品牌,唱响双城服装时尚产业合作新篇章,推动文旅经济跃升。
再以闻名遐迩的成都小吃为例,担担面、麻婆豆腐、洞子口张凉粉等,均诞生于金牛区。金牛区充分利用特色美食优势和西安路区域地理位置优势,深挖美食文化底蕴和美食载体资源。按“片区谋划、整体提升、一体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原有“一品天下”美食集聚地的基础上,投资2.56亿元,整体打造了1.52平方公里的美食主题消费场景——西门里,以美食产业驱动城市有机更新,以“优形态、兴业态、融文态、转心态”为发展理念,优化城市形态、做强美食产业集群、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深化社区发展治理,塑造“烟火气·蜀都味·时尚潮·国际范”的城市美食名片,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北城新中心。
金牛区以科技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升级。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提供物质和精神保障,金牛区实施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工程,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初步实现居民生活服务“一卡通”。
依托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智力优势,导入“城市合伙人”,深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规划建设,邀请高水平专业团队参与公共文化空间管理运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展览、讲座、培训、演出等文化活动,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长效运作机制。
近5年来,金牛区开展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逐年增多。既有政府免费开放的各种特色公园和各种特色文化宣传活动,也有凤凰山体育公园的演唱会、天府艺术公园的展览活动、“万卷共知 阅享金牛”的大咖领读活动,还有社区的文化惠民演出等。这些精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市民多层次的文化需求,不仅拉动了经济增长,也扩大了金牛文化的影响力。
在文化建设中,只有科学认识和运用守正创新,才能全面把握好“两个大局”,在世界之变中坚持中国特色不变,在时代之变中坚持中国底色不变,在历史之变中坚持中国本色不变,以守正创新应对世界文化的风云激荡。
金牛区在文化建设领域的守正创新,将不断赋予天府文化新的活力,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提供文化自信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