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草|青婧:不能添客

2024-01-11 14:28:56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黄勇

青婧

搭乘朋友的顺风车回家,在车上接到父亲的电话,说包子熟了,问我什么时候到家。朋友随口说:“叔叔在蒸包子啊?我也要吃包子。”电话那头的父亲沉默了会儿,婉拒说今天不行,明天重新蒸好包子再招待朋友。朋友一脸不解,我笑着告诉他,我们家不是所有的包子都能待客,比如今天的包子就不能。

朋友来兴趣了。今天的包子到底有啥特殊的?这就不得不提到我们家的“光盘行动”了。本着珍惜粮食不浪费的原则,我们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绝招。

先说父亲吧。他这辈子最拿手的厨艺就是蒸包子:酵母发面,揉搓成团,放入馅料,慢包细捏,外看饱满莹白,内含一番风味,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这“父亲牌”包子独特的秘诀,就是包子馅。包子馅由剩菜加上各种调料制作而成,裹上松软香甜的面团,大火上锅蒸熟,刚出炉的包子热气腾腾,如薄雾中的秋菊含苞待放。闻一闻鲜香扑鼻,尝一口唇齿留香,让人久久回味。“父亲牌”包子,虽是剩菜馅,却在父亲灵巧的双手和勤俭的心下化腐朽为神奇,当顿吃完,不仅成功解决剩菜,避免浪费,也让全家收获了美味,更坚定了每个人身体力行“光盘行动”。

因此,“父亲牌”剩菜包子虽然美味,但对淳朴好客的父亲来讲,固然不能做待客之用。于是,父亲承诺再蒸新鲜包子招待朋友。

不过,大家也别担心我们会经常吃剩菜包子,毕竟母亲才是家里的主厨。母亲有个绰号叫“不能添客”,是因为她做饭精打细算、恰到好处,有几个人就烧多少水、下多少米、准备多少菜,足够吃而不浪费。如果突然来了客人,那么这顿饭肯定就不够吃,就得再煮一些来添补。长此以往,母亲落得个“不能添客”的绰号。对此绰号,母亲没有丝毫不悦,反而自豪地说,这是大家在赞赏她会当家。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家里要是突然来客,母亲会加煮一碗面条、两个鸡蛋。那时候的鸡蛋可是好东西,母亲总是宝贝一样轻轻藏在床下的鸡蛋匣子里,只有来客了才舍得拿出来。我知道,除了待客,这些鸡蛋还是我和妹妹学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年窘迫的童年生活,我常常回想,也常常讲给孩子们听,希望他们在享受如今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应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母亲的加餐也越来越丰富,抄手、饺子、腌肉、香肠……时光荏苒,岁月静好,我和妹妹都成家育娃,家里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了。上班、上学,大家各自忙碌着,但一到饭点就都聚拢来了,一大桌子人热热闹闹地吃着饭,聊着工作生活中的各种趣事和烦心事。但偶尔会因为工作、朋友聚会等不能回家吃饭,报备时母亲已经米下锅菜上案,于是,“不能添客”的母亲也有了剩饭菜,父亲的剩菜包子就应运而生了。

偶尔在外用餐的我,也会给父亲的剩菜包子找食材,因为我一直都有打包的习惯。一开始,先生为我的行为感到脸红,但不知不觉的,他也习惯了打包剩菜。女儿看到他提着打包盒回来,打趣说:“爸爸,当初你还嫌妈妈打包丢脸,现在都被同化了。”然后一甩她的“小狼尾”,又转向针对我父亲:“我说姥爷啊,你可不可以少蒸包子,或者不要蒸得那么好吃,你看我吃得肚圆腰粗的,咋减肥嘛!”

女儿正是爱美的年纪,最近总是吵着嚷着要减肥,一再表示每餐只吃一碗饭,坚决不盛第二碗。高三学业很是消耗体力,为保证女儿的健康,她机智的姥姥买了一套漂亮的碗筷,作为她17岁的生日礼物,这只碗足足比之前的碗大了一半。母亲充分利用女儿吃饭光盘的习惯,每顿都把碗盛满。跟我一样有强迫症的女儿,总是把碗里的饭菜吃得干干净净才放下筷子。减肥计划也就此搁浅,安心备战高考了。

“留白”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放在一日三餐上,“留白”与“光盘”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一种节俭叫做“光盘”,有一种富足也叫做“光盘”。俭以养德,俭以养廉,滑入深渊大多是从“舌尖上的浪费”开始。“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光盘行动”早已成为我们家的共识。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我们共享美好“食”光。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