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阿来、苏童……见证无界文学奖颁出

2024-01-06 20:07:2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郭书琼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文学渴望向更多人类生活人类经验开放,渴望向更多新的可能和不可能开放。

1月6日下午两点,“至少宇宙依然丰盈——无界文学奖颁奖暨无界漫游年度飞越礼”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拉开大幕,7组嘉宾包括作家、诗人、导演、演员、音乐人、舞蹈艺术家、表演艺术家……展开精彩对谈。中国作协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著名作家阿来压轴登台,见证特别大奖颁出。川观新闻进行了全程直播。


活动现场

2022年,著名文学杂志《收获》以及收获App,设立“无界文学奖暨无界漫游计划”,特创三大奖项:演绎小说奖、入画散文奖、传唱诗歌奖。首届获奖作品共计38组,从其涵盖音乐、戏剧、电影、动画、剪纸、摄影、现代舞等呈现方式来看,基本实现设计该比赛的初心:心如原野,文学无界;草和风起舞,在原野。

2024年,新年伊始。“至少宇宙依然丰盈——无界文学奖颁奖暨无界漫游年度飞越礼”,再次突破传统认知,以更为新鲜自由的方式轻盈呈现。整场活动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全部交给“以一己之力拉高中文说唱门槛”的说唱艺术家小老虎把控,无论是开场即报完所有得奖篇目,还是与作家艺术家们“眼睛看着眼睛,分享一些故事”,都让观众体会到了即兴的诗意与肆意。

活动共分四章。

第一章“我界”,探讨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如何更好地成为自己。更好的自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打破认知边界,打破他人眼中期待,更加了解自己,找到自己长处,并用所长创造价值。第一组上台嘉宾皆为女性,分别是入画散文奖二等奖作者叶浅韵、三等奖作者冯秋子、以及三等奖漫游者王亚彬;第二组嘉宾为入画散文奖一等奖作者沈念、三等奖作者侯磊,以及人大作家班毕业生蒋方舟。

第二章“跨界”,聊的则是走出自己,走进他人。只有成为那个人,才能创造出那个人。第一组上台嘉宾分别是演绎小说奖三等奖作者、导演孙睿和他的好朋友演员苏青,以及同在一个足球队的球友,传唱诗歌奖入围奖作者李壮。跨界,跨出的其实是自己的舒适区。传唱诗歌奖三等奖漫游者花哨密室乐队适时调侃送上韩东那首《你见过大海》:“你见过大海/你也想象过大海/你不情愿让海水给淹死/就是这样/人人都这样……”

第二组嘉宾堪称梦幻组合。演绎小说奖一等奖作者刘亮程,因其《本巴》漫游成了环境戏剧而得奖。《本巴》一共写到712次“梦”,人们在梦中宴饮、战斗、躲藏、寻找、追逐……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梦,谁知道活在谁的梦里。在刘亮程看来,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用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其实他的人生很传奇:开过酒吧,“发明”过新疆大盘鸡,“喀纳斯湖我的家/湖怪藏在水底下”,著名的喀纳斯湖《湖怪歌》也是他作词,知道自己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那天,还在院子里干体力活。


刘亮程

另一位则是著名作家苏童。相较刘亮程的荒地里野蛮生长,苏童从大学毕业后,当编辑当作家,现在又回到学校当老师。苏童分享了一个最有文学性的梦,他直言“文学的另一面就是梦”。


苏童

第三章“无界”,我成为万物,宇宙来我手中啄食。如果说前两章分别聊了人与自己,人与人,那么这个篇章,要谈的就是人与世界。第一组嘉宾是传唱诗歌奖二等奖作者韩东,漫游者周云蓬、钟立风。

周云蓬是一个一直“在路上”,写诗弹唱、四方游走的音乐诗人;钟立风有一首歌是《在路旁》,这也许就是他对世界和自己的关系的思考:既在世界之中,又在世界之外。“音乐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当我们理解了人性之后,重新地爱上生活。”钟立风很喜欢引用这句话。此次无界漫游计划,韩东有两首诗歌都被漫游成了歌曲,还都拿了奖。

聊得兴起,周云蓬、钟立风以一种春华秋实、悲欣交集的方式重新演绎了韩东那首《我不认识的女人》。只要带着少年的勇敢和无畏,我们都能充满诗意地行走在路上吧。而向里通往内心的路,也是向外通往世界的路。文学与艺术连接起万物,可以轻意摆脱地域、语言、民族给一个人的限制,绵亘出无限的人生况味。

传唱诗歌奖一等奖的原作者、漫游者都来自少数民族,分别是写出《去往天空》的壮族诗人黄土路、吟唱成歌的彝族音乐人莫西子诗。对少数民族诗人,著名评论家李敬泽如此评价:诗人就是人类中的少数。而一个来自少数民族的诗人,说着另一种语言,来自草原和山林的语言,他们是少数中的少数,他们是黄金般的少数。作为一个博物学家性质的作家,李敬泽很在意物质生活,觉得物质本身就是精神。


李敬泽

第四章“终章”,无界漫游,万物有灵。特别大奖颁发给了湘西籍土家族作家田耳。他笔下的《戒灵》写的是人和豹子的故事,鬼灵洒脱。最先发表田耳《衣钵》,从而让田耳一举成名的《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侃侃而谈湘西的文学作品和湘西的美酒,都有哪些独特的气质。同样,写过《一个人的湘西行记》的阿来,娓娓道来湘西精神:湘西如何培育出那么特别的作家艺术家?阿来回忆他曾在30岁的时候第一次远游,去到的就是湘西,他带着沈从文的书,看沈从文看过的山,游沈从文经过的水。

有意思的是,已经在《收获》开了一年“万物生”专栏的阿来,被问到如果下辈子一定要选择当棵植物,会是什么时,他回答:“我希望是我创造出的一棵大树,开硕大而热烈的花,结很多很多的果实。生长在高远的地方,低调而神秘。”


阿来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