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成博 摄像 黄潇
当记者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郝淑萍的工作室时,她正在为自己历时两年刺绣的作品进行收尾工作,“这是一幅油画作品,画面正中是一位少女,背景里有鸟也有花。我在给最后的两朵花绣花心,绣好之后,整幅作品就完成了。”
郝淑萍正在刺绣成都大运会中国代表团引导牌(图片由郝淑萍提供)
郝淑萍从13岁开始接触蜀绣,在针与线的世界中探索了60多年。正在刺绣的这幅作品,很能体现郝淑萍在传承中创新蜀绣的追求,“我从退休之后就开始学习苏绣,想把苏绣中好的东西引入进蜀绣,在保持蜀绣平、齐、光、亮的风格基础上,增强艺术表现力。比如我正在刺绣的这件作品,为了增强其油画的质感,我借用了苏绣的乱针手法来绣背景,这样在光影下更显立体感。”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郝淑萍还是成都大运会的一位特别参与者,她运用传统的蜀绣工艺,在蜀锦上刺绣各个代表团的引导牌,从而寄托“锦绣之路”的美好寓意。郝淑萍表示,在刺绣中,文字是不好绣的,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歪斜、变形等情况,“我们在绣代表团名字的时候,会借助尺子来确保文字的横平竖直。同时,我们会通过针线的层层堆叠来增强文字的立体感。”
成都大运会中国代表团引导牌(图片由郝淑萍提供)
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上,伴随着现场光影条件的变化,各代表团引导牌上的文字随着光影变化,引来一片赞叹。直播中,郝淑萍也对此进行了揭秘,“你们看上去那个字就是红色的,但实际上,我们是把4种红色和1种黄色的丝线合在一起来绣的,这样才能让文字在不同的光影变化中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